APP下载

新生儿湿肺55例X线诊断分析

2010-02-10陈苍松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
关键词:摄片肺气肿阴影

陈苍松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济宁 272000)

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是肺内液体积聚的良性过程,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湿肺症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征性,辅助检查以X线和CT检查为主,虽然CT的密度分辨率更高,图像显示更清晰,能显示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损伤部位及轻微损伤[1],为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但由于CT检查放射线较多,对婴儿的伤害较大,故胸部X线摄片仍是明确本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56例新生儿湿肺的临床及X线表现,探讨胸部X线平片对新生儿湿肺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湿肺56例,均符合文献[2]新生儿湿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24例;足月妊娠47例,早产4例,过期妊娠3例;出 生体 重1350~4200g,平均(2956±1320)g。正常经阴分娩21例,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31例(56.4%);围生期宫内窘迫11例(20.0%),出生时窒息者17例(30.9%);入院时间2~35h,平均(9.2±3.8)h。胸部X摄片时间:<3h32例,3~6h17例,>6h7例。临床以气促、发绀最常见,其中气促49例,发绀(多为口唇发绀)35例,呻吟18例,肺部闻及湿啰音21例,9例肺部听诊无异常发现;血气分析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正常。患儿一般情况及反应可,哭声响,大多数患儿在经吸氧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平稳,绝大部分患儿在2~3d内症状消失,本组7例延迟至4~5d恢复正常。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1.2 X线检查方法

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均立即拍摄胸部平片,少数加拍侧位片。并根据病情在出生后24、48、72h及时复查。将角度板支撑呈60°角,新生儿同向后前位放置于角度板上,并用固定带绑住双肩,双膝放1个200g沙包,必要时请家长协助以固定。成像板放于新生儿投照部位下。将X线球管向头侧旋转60°,与新生儿成90°,保证射线垂直入射,中心点对准剑突上以10cm,焦片距9cm,41~43Kv,5.0μA,短时间投照,以减少患儿呼吸运动对照片质量的影响,同时应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摄片时对新生儿的非摄片范围如下腹部、下肢要用防辐射材料遮盖,并尽量一次完成。全部胸片均应用主观目测法集体阅片。

2 结果

X线检查显示肺泡积液41例,占74.5%,表现为肺野内广泛的斑片状、片状密度较淡的阴影或局限性分布的颗粒状或呈小结节状影,直径2~4mm;肺间质积液35例,占63.6%,表现为肺野中外带线状、网状阴影,边缘较模糊;胸膜及胸腔积液15例,占27.2%,为叶间胸膜(多见于右肺水平裂)增厚及一侧或两侧肋膈角变钝,胸腔积液则于肺野外带沿侧胸壁呈带状密度增高影,一侧肋膈角变钝;肺淤血32例,占58.2%,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边缘锐利,自肺门呈放射状向周围肺野伸展,常为对称性;肺气肿征9例,整个或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加;心影增大及纵隔增宽3例。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X线征象呈正相关,全部病例随临床症状的改善,X线胸片复查病灶逐步吸收。出生后24h病变吸收者25例(45.5%),48h者17例(30.9%),72h者7例(12.7%)。

3 讨论

新生儿湿肺的发生可能与胎儿肺液的排出与吸收障碍有关,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亦可见于早产儿[3],正常胎儿于25~28周由Ⅰ型肺泡细胞产生肺液,以防止生前肺泡黏着,分娩时由于产道的挤压,约1/2~2/3经口鼻排出,其余液体被肺泡壁毛细血管吸收至间质组织,由淋巴管和静脉吸收转运。正常情况下这种吸收和转运在出生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成。如剖宫产或分娩异常,呼吸道排出不畅,致肺泡内液体过多滞留,或肺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吸收转运障碍,肺泡液不能及时排出、吸收、转运即形成新生儿湿肺[4]。本组剖宫产31例(56.4%),分娩异常28例(50.9%),其中围生期宫内窘迫11例,出生时窒息者17例。因此,要加强围生期保健,提倡自然分娩。

新生儿湿肺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以肺泡积液征为主,后期以肺血管瘀血征为主要表现,间质积液征介于两者病程之间,叶间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为间质积液致胸膜外渗所形成,上述2种或多种征象常合并存在,而以某一征象为主,为本病的X线特征。肺泡积液、间质积液和肺血管扩张是一连续过程,是肺液在转运、吸收的不同阶段的表现,而胸膜及胸腔积液是肺间质积液致胸膜外渗所形成的。肺气肿征程度较轻,为代偿性肺气肿;心影增大及纵隔增宽可能系低氧导致动脉导管开放形成左向右分流所致,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心影与纵隔均恢复正常,肺气肿也消失了。新生儿湿肺的肺内积液吸收较快,临床症状及X线征象出现早、吸收快,愈后良好,患儿多在生后6h内出现气促、发绀,10h左右为高峰,24~36h逐渐减退,2~3d症状消失[5]。本组大多数在出生后24~48h内完全吸收,其中出生后24小时病变吸收者25例( 45.5% ),48h者 17例( 30.9% ),72h者 7例( 12.7% )。

对于X线表现较为典型的湿肺容易做出诊断,而对于非典型病例,应与新生儿肺出血、胎吸综合征和肺透明膜病相鉴别[6]。新生儿出血表现为密度较高,肺野呈大片密度均匀无结构的阴影,且心影增大;胎粪吸入综合征则呈斑片状增高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密度不均匀的阴影,由于细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肺气肿征程度较重;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或剖宫产儿,其影像病理基础为广泛性肺泡不张,早期也可表现为肺野内广泛颗粒状影,但随着病程的进展颗粒影融合扩大呈大片状阴影,阴影常在1周后开始消散;肺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明显。故对于有湿肺症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应加强监护,可疑病例早期行胸部摄片并及时复查对于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86.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9~421.

[3]吴莉,顾爱珠,姚明珠,等.早产儿湿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1):46~48.

[4]刘俐.新生儿湿肺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31~332.

[5]姚庆华.湿肺病-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的X线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0,14(1):1~4.

[6]李文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0.

猜你喜欢

摄片肺气肿阴影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MRI诊断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