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肥料配比对大棚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2010-01-19张天财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硝酸盐无机可溶性

张 娜,张天财,张 仲

(1.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农技站,浙江瑞安 325208;2.瑞安市莘塍镇农办,浙江瑞安 325200)

近年来,番茄已成为大棚蔬菜栽培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在瑞安市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大棚番茄栽培中单一使用化学肥料并超量投入直接导致番茄硝酸盐含量的增加,成为番茄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品质与产量的科学施肥技术,是当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瑞安市陶山镇金桥村大棚蔬菜园地进行,培泥砂田,质地轻壤土,p H值6.71,有机质26.70 g·kg-1,碱解氮 203.3 mg·kg-1,速效磷49.10 mg·kg-1,速效钾 201.6 mg·kg-1;参试品种为FA-189[1]番茄;供试有机肥为温州市益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君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氮、磷、钾养分含量为 4.4%、1.8%和3.8%,三元复合肥为湖北省洋丰公司生产的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均为15%。

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总施肥量统一为氮 220.0 kg·hm-2、磷 90.0 kg·hm-2、钾 200.0 kg·hm-2, 在 氮、磷、钾总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比试验,共设5个处理 (表1)。

施用方法为生物有机肥全部作基肥,化学肥料基追肥各半。追肥分2次,分别于定植后15,40 d追施。试验小区面积66.67 m2,重复3次,随机排列。各试验小区于11月10日定植,采取双行“对植”,株行距 0.44 m×0.75 m,每小区定植200株。

营养生长期每处理定12株测量株高,在番茄盛产期测定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及可溶性糖、Vc含量,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生长

由表2可见,各处理前期营养生长差异较明显,随着处理中化学肥料比例的增加,前期番茄株高有相应增加的趋势。在定植时各处理苗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定植20 d后,纯化肥处理区番茄株高达52.3 cm,而纯生物有机肥处理区的番茄株高仅为41.7 cm,有机∶无机1∶1处理区番茄株高则为43.7 cm,介于两者之间,到1月20日后各处理番茄株高则趋于一致,无明显差异。

各处理中生物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比的不同,不仅导致番茄前期株高的差异,也是影响番茄生长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5纯有机肥处理区由于前期肥料养分有一个从分解到释放的缓慢过程,因而前期表现供肥不足,番茄叶色稍黄,株高偏低,分枝数少,但由于有机肥肥效稳长,且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因而中后期番茄的株高、分枝数、叶色与其它各处理均无明显差异;处理4纯化肥处理区的番茄营养生长一直名列前茅,叶色浓绿,分枝多,植株高,充分表现了化肥效果快的特点,但后期由于化肥肥效短,难以维持番茄后期养分的供应,导致落花落果增加;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各处理番茄生长平稳,其株高、分枝数、叶色均介于处理4与处理5之间,且落花落果较少,盛产期长。

表1 各处理与肥料用量

表2 各处理番茄前期的株高变化

2.2 产量

各处理番茄从2月11日开始采摘、测产,至4月25日共测产15次,累计小区产量结果 (表3)表明,有机∶无机配比1∶1的处理小区平均番茄产量最高,达446.1 kg,较纯有机肥对照区405.1 kg增产41.0 kg,增长10.1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与处理4纯化肥区比较,产量差异不明显;其次为有机与无机1∶2处理区,番茄小区产量为439.3 kg,与对照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区比较,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还有2∶1处理区。

表3 各处理番茄的产量

2.3 品质

各处理小区番茄在盛产期 (3月15日)取样送温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分析,结果 (表4)表明,随着处理中有机肥料比例的增加,番茄中硝酸盐含量呈规律性的下降。硝酸盐是蔬菜主要的有害物质。纯化肥处理区番茄硝酸盐含量高达668 mg·kg-1,已经超过无公害蔬菜的允许含量,更超过了出口蔬菜所允许的含量;有机∶无机 1∶1处理区番茄硝酸盐含量仅为 539 mg·kg-1比纯化肥处理区下降23.93%。随着处理小区中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番茄中可溶性糖、Vc的含量呈现有规律的上升。有机∶无机1∶1处理区番茄中可溶性糖含量为 2.92 g· (100 g)-1、Vc含量为10.3 g· (100 g)-1,比纯化肥处理区的番茄可溶性糖含量 2.67 g· (100 g)-1上升了9.36%,Vc含 量 7.9 g· (100 g)-1上 升 了30.38%。而其可溶性固形物与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并不与处理中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同步变化。

表4 各处理番茄的品质

3 小结与讨论

有机∶无机1∶1处理区的番茄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纯有机肥处理区,与纯化肥区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有机∶无机1∶2处理区的番茄产量居第2位,与纯有机肥处理区产量达显著水平;而纯化肥区的番茄产量与各处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番茄的品质,随着肥料配比中有机肥的增加,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则呈规律性下降,而可溶性糖、Vc含量则呈现规律上升。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比量的多少,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与粗蛋白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1] 蒋义彩,王秀珍,唐筱春,等.番茄FA-189在瑞安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J].浙江农业科学,2006(1):15-16.

猜你喜欢

硝酸盐无机可溶性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白茶可溶性糖总量快速测定研究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香椿食用前需焯水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