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当”和“rather”:语义结构对比分析

2010-01-15齐永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本能谓语状语

齐永丽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一、相当和rather之词典释义

相当是当下汉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程度副词,它在英语中的对应词rather的使用率也颇高。虽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应词,但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二者有相同的用法,也有各自的特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相当有三个意思,而且三个义项分别对应三个词性:1.(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2.适合,合适;3.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韩容洙曾对单纯程度副词的量进行过归纳总结,见下表[1]:

低量 中量 高量 极量单纯程度副词有点儿相当,不大很 ,非常 ,十分 ,极 ,太,真极 ,极其 ,极为

二、相当和rather之历史演变

相当一词在汉语中最初是作为谓语动词用,多表示两军相持、对峙,或指两事物相配、相抵及两事物在空间上相对、相向。如:

(1)宋石遗卫君书曰:“二军相当,两旗相望,唯毋一战,战必不两存。”(《韩非子》)

(2)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杂曲歌辞《秋夜曲二首》)

随着汉语历史的发展和演变,相当一词逐渐由谓语移动至状语这个相对次要的句法位置。如:

(1)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

(2)者个师僧相当去。(《古尊宿语录》)

上述两例中的相当虽已是副词词性做状语,但并不表示程度,而为合适的意思。后来虽有出现作程度状语的个别用例,但直到口语形式在文学语言中大行其道之时。相当作为程度副词的用例才渐多起来,开始单独修饰形容词。如:

(1)君龙行虎步,相当极贵,天下方乱,安之者其在君乎!(杜刚《南朝秘史》)

(2)某家有两个女郎,长得都相当漂亮,只是要价很高。(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Rather来源于古英语hrape的比较级hrapor,它的基本意思为:sooner(as a matter of individual choice),more readily or willingly[2](P1233)。自演变为rather以来,一直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及在英式英语中亦可作感叹词用以加强其肯定性回答的语气。如:

(1)She fell and hurt her leg rather badly.(她跌倒了,腿伤得相当重。)

(2)Lakeside was a pleasant little town of five or six thousand inhabitants,and a rather pretty one,too,as towns go in the Far West.(Mark Twain:The $30,000 Bequest)

湖滨镇是一个有五六千居民的可爱的小镇,照西部远区的市镇标准来说,还要算相当漂亮的。(马克·吐温:《三万元的遗产》)

(3)How about a trip to the beach?(去海边旅游怎么样?)

Rather.(太好了!)

(4)Do you know her?(你认识她么?)

Rather.(当然。)

三、相当和rather之相似点

相当和rather在作程度副词时,意思基本对应,都表示程度高,但又不到“很”的程度,一般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动词。如:

(1)修女也疯狂——相当搞笑!

(2)It was a rather difficult question! (这是个相当难的问题!)

(3)I didn't fail the exam,in fact I did rather well!(我没有考不及格,事实上,我考的相当不错!)

虽然两词作副词时意思基本对应,但毕竟不属于同一语言体系,故而两者在具体用法上也各具特色。

相当作程度状语时常有“的”作为介词成分。“的”的使用与否要受语言内部要素的制约。曹秀玲也曾指出,“的”使用与否一方面受所修饰成分的音节限制,具体表现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可加可不加,短语则倾向于加;另一方面取决于相当结构体式直接充当谓语和补语或是整体做定语或状语[3]。相当作谓语和补语时加“的”与否比较自由,因为谓语和补语都是相对独立的表述单位。如:

(1)路南有两个门,都是清水脊门楼,房子相当的整齐。(2)这种戏用唢呐拌和,在田野中唱来,情调相当悲壮。

再看相当结构作定语和状语时的情况: (1)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2)他用手指着外面,神色相当诡秘的说:“那个人来了。”

可见,不加“的”内部凝固性强,更适宜整体充当句法成分。当“的”可加可不加时,加与不加主观化的强弱有别,相应地相当表示的程度就有高低之分:有“的”作为介词成分可以舒缓节奏,增强语势,否则只能靠逻辑重音强调程度之高。

除此之外,相当叠用和相当结构体连用也是相当作为程度副词的一大特色。如:(1)进球后是相当相当激动!(2)刚来这里的时候是相当的不适应,街上的人是相当的多,雨是相当的没停过,看牙医的费用是相当的贵,城市的变化是相当的大,桂林米粉是相当的爽滑……

Rather作程度副词时其用法也相当灵活。它可与动词连用以减弱语气,如:I rather suspect we're making a mistake.(我有点儿怀疑我们正在犯错误。)

用于提供更确切的信息。如:She worked as a secretary,or rather,a personal assistant.(她当了秘书,更确切地讲,是私人助理。)

用于提出不同与先前所说的或相反的观点。如:The wall were not white,but rather a sort of dirty grey.(墙面不是白的,而是灰不溜秋的。)

除此之外,rather还可与a连用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名词。若是a rather形式,rather只是用来修饰形容词;若是rather a形式,则同时修饰形容词和名词,即可认为修饰形容词也可认为修饰名词词组。因此a rather long ordeal的意思仅指布道很长,而rather a long ordeal则可概略地指一个“像布道似的漫长过程。”

亦可与too连用做状语。如:He was conscious that he was talking rather too much.(他意识到他说的实在太多了。)

还可修饰比较级。如:The patient has responded to the treatment rather than expected.(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四、相当和rather之差异

相当除了作程度副词外,还能做动词和形容词,前文中已经讨论过相当作谓语动词的情况,所以此处重点讨论相当作形容词的情况。相当作形容词时,多使用“有+相当的+动/形/名”结构。结构中出现的动词和形容词以双音节居多,单音节很受限制,而且“有+相当的+动/形”可以变换为相应的“相当 (的)动/形”,这是相当向程度副词转变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形容词用法的重要体现。如:

(1)他对高妈有相当的佩服,觉得这个女人比一般的男子还有心路与能力。

(2)至于近年来他自粤而楚,流离辗转,实了无所知,而这种苦难的挣扎,对于他作品的构成显然也有相当的重要。

“有+相当的+名”结构中,相当修饰名词性成分,为“合适,相配”义。如:对臭虫,蚊子,苍蝇,他都有相当的胆量去扑杀。

但有时相当作形容词时既非相配相称义,也非差不多义,而是表示事物达到一定的量和规模。如:

(1)放眼望去,没有一点水的模样,惟前次在飞机上下望,则尚有几处较深的地方,还有相当的水,为无数鱼鳖逃命之所。(2)我们所要指出的是,凡要人都应该有相当的病菌蕴伏着,可为不时之需,下野时才有货真价实的病症及医生的证书可以昭示记者。

在当下,相当所表达的程度有高化的倾向。张宜生就曾将相当归入绝对程度副词中的次高级,与“很”,“特”,“非常”,“十分”同类[4]。而06年春节晚会宋丹丹小品《小崔说事》的播出,更促使相当程度的进一步高化具有了普遍的民众心理现实。如:

(1)04年底,金庸请辞浙大人文学院院长之职时曾说:“我年纪大了,担任院长相当吃力。”

(2)崔永元:上次做完节目回铁岭的时候,那场面特别壮观吧?

宋丹丹:那怎么叫特别壮观呢?那是相当的壮观。那家伙,那场面大的,那简直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相当所表达的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很”的程度。

Rather除了作程度副词外,还可以作感叹词,这在前面也已提到。不止如此,rather还有一系列的固定的俗语搭配。如:Rather you,him,etc.than me表示不想做别人要去做的事;与would连用或与than连用表示选择等,如:

I'm going climbing tomorrow.(我明天去爬山!)

Rather you than me.(你去吧,我可不去。)

the rather that表示正因为……所以更加;尤其是。如:He is glad of it the rather that you will benefit from it.(正因为他对你有益,所以他更加感到高兴。)

Would rather…than表示宁愿,更喜欢。如:S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give a speech.(她宁可去死也不愿意演讲。)

Rather than则表示不是…而是 如:I think I'll have a cold drink rather than coffee.(我想要冷饮,而不是咖啡。)

Rather than除了以上常见的使用结构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现代用法,即rather than+V-ing。Rather than作为介词与后面所跟的分词短语构成介词短语,用于强调陈述主语的意愿或意图[5]。如:Rather than going there by air,he took the slowest train.(他不愿乘飞机,而宁愿做最慢的火车去。)

五、相当和rather之异同解释

通过对相当和rather两词的演变、意义及用法的相似点可以发现,英汉语中rather和相当所显示的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人类社会在蒙昧时代时由于当时未产生及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体系,人们的思想行为主要受其本能需要的支配。一切动机目的都是以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本能为出发点,一切行为都围绕着实际的、有形的物质利益。步入文明社会后,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精神文化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人类受到了自身所创造的文化教育的熏陶和影响,于是,理智逐渐战胜了本能,产生了精神信仰。它起源于本能需要,而后又超越了本能需要的束缚,反过来调解支配本能需要。伴随着这一无形精神利益的产生,人类的动机目的也渐趋复杂隐晦,它不仅受本能的支配,同时也受后天所形成的精神利益的支配。一般而言,人类的本能需要基本相同,而精神信仰却千差万别。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趋利避害原则中“利益”的广义内涵,人类的思想与行为都是以这一广义利益为出发点。尽管每个人各自所理解的“利益”的具体内涵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都是以各自所理解信仰的“利益”为出发点。否则,人类也就失去了可以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人类对同一问题有类似的看法,对同一想法有类似的意义表达就显得理所当然。

而从它们存在的差异中则能看到不同文化和语言个性对语言表述的影响。文化是指人在社会中习得的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和习惯。而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和思维模式也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从西方历史来看,长达千余年的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欧乃至全部西方文明之源,它奠定了西方文明中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传统。随着各地区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各民族在吸收东方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融合了西亚,埃及及希伯来文化中的科学和宗教思想。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大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由外来的佛教和中国本土的儒学、道学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早已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由于不同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造成了人们所学习的知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进而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情感、观点,形成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正体现了文化的这种差异及多样性。王佐良先生曾指出:“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郭著章也曾说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学习这门语言所在地的文化与习惯[6](P170)。可见,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rather和相当两词的差异上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二者除了都表达很高的程度外,又都根据各语族不同的体验来表达各具特色的意义。

[1]韩容洙.现代汉语程度副词 [J].汉语学习,2000,(2):3-4.

[2]James Murray.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4.

[3]曹秀玲.相当的虚化及相关问题 [J].中国语文,2008, (4):318.

[4]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 [J].中国语文,2000,(1):5-15.

[5]陈元琴.“rather than”+v-ing现代用法 [J].孝感学院学报,2004,(4):68.

[6]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本能谓语状语
非谓语动词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非谓语动词
逆本能
逆本能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吉米问答秀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非谓语动词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