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学语文小谈

2009-12-21陈悦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课文

陈悦蓉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教育实践中,学习被视为为一种艰苦的劳动,即所谓的“苦学”。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之说等。而现代教师常常告诫、鼓励、鞭策莘莘学子,只有肯于吃苦、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下苦功,出苦力,才能有所收获。这些说法,只是说了学习的辛苦。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中,明确表明了自己的主张:学问是有趣味的。他说的趣味就是指学习的快乐。我以为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寓教于乐的,是有趣味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小谈快乐学语文的心得。 一、情感交流良性化,快乐和谐乐学多和谐快乐的学习气氛的创设,关键在于师生的情感的交流。这需要教师热爱工作,关爱、理解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和蔼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表示,一个在众人面前的表扬,这些都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尊重的氛围中,学生一定会亲其师,乐其学。曾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孩子本来对语文学习没什么兴趣。后来突然爱上了语文,长大后由于语文特长他工作上很有作为。后来他说起小时候自己突然爱上语文的原因。原来,他的语文老师上课一直一本正经,从没有笑容,可是有一天一节课上对他微笑了三次,他受宠若惊,觉得老师很喜欢他,从那以后,他的语文学习一直很认真,成绩也很优秀。等到后来他返回家乡看望那位语文教师,说起了这件事情,那位老师却说,那天是因为他女朋友和校长坐在下面听课。故事的结局很戏剧化,但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老师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更容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六年级第一单元主题是“有家真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家庭中的故事。真实感人的故事交流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是“同龄人的故事”。看了鲁迅的故事、古代少年的故事等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讲讲自己的童年、说说童年的趣事。这样的话题学生会说也喜欢讲。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的生活。快乐和谐氛围中的情感交流,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二、教学方式多样性,学习过程乐趣多每一篇文章的内容、表达、构思等都不一样。不同的篇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课文中在船上偶遇于勒叔叔是全文的重点。文中对人物描写淋漓尽致,刻画深刻。教师可以地请几个学生来表演这一片段,让学生在演和欣赏中认识人物性格特征。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创设情境的主人,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境里,深刻地领悟了情景,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教师还可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我们可以放影片,做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方式使课堂更吸引学生。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去借了《水浒》的片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看这一集影片。直观的画面,生动的表演牢牢抓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有趣的场景使得学生的笑声此起彼伏。同学们很快地熟悉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进行阅读的指导,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初航》这篇文章之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看小说作为预习作业可是件乐事。而且学生在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主人公的前提下,再学习《初航》,学生就感到学起来很轻松。有些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实物教学的模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时,我带了两个笼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笼子放着小松鼠,另外一个笼子里的是兔子。我还未开口说一句话,教室里就已经“热”起来。三十多双眼睛盯着笼子,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状态。这时我提问,松鼠和兔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都抢着回答。实物教学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模式不可代替的。有些课文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作为老师,可以请学生自读课文,设计板书,然后再请他们做小老师上台来展现自己的成果,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课上也活跃了,何乐而不为呢?如《可爱的地球》,这篇文章篇幅比较短,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地球的一个特点,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这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学生交流文章概括和写作特点的概括,提高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新鲜的、特别的、有趣的。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会达到较好的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三、创新思维一贯性,勤思多问好处多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被老师的权威所替代。二期课改语文课程中提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有的学生认为是“无礼”,有的学生认为是“有礼”。教师不要一味下定论。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元方无礼,是因为他不理睬爸爸的朋友。有的学生认为元方有礼的。因为客人先失礼后元方才入门不顾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让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平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敢想敢问。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了他们的辨析能力。教师也往往会在这种活跃的创新思维的影响下会更多地去思考、去学习,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祥和、快乐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真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把学习语文变成快乐的学习,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在快乐的学海中寻找语文的真谛。参考文献:1、《语文教育学》 谢象贤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2、《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苏立康,李颖主编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93、《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交流平台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交流平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