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9-12-21范喜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卡通水墨动漫

范喜艳

【摘 要】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出发,根据“两纲”教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研究在中国画教学中融入动漫元素的可行性;其次,描述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的具体案例及学生作品,以此证明将当下流行的动漫元素融入中国画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关键词】融入 动漫画元素 中国画教学《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特别指出:“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文化的经久魅力。”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一直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掌握难度大,加之美术课时少,教学以临摹为主,从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P16根据 《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将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融入美术学科教学中, 就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用更接近人性和现实生活的工作思路开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激情和实效。新动漫艺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媒体传播方式,随着动画片的播放,漫画书籍的流行以及生活中各类日用品上的图案等都使动漫日益深入到同学们的心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的文化想象,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动漫画材料是中国画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看到动漫对于文化的承载作用,把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与传统中国画结合起来,在传统中国画教学中融入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动漫元素。一、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的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1]P15设计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环节内容,就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阶段教学内容。水墨画对造型的要求相对较低,水墨技法变化丰富,比较适合六、七年级的学生,因此我结合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喜爱卡通》这一单元设计了《水墨卡通》,结合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诗请情画意的中国画”单元,设计了《水墨漫画》;而八年级的学生造型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表现自我的愿望也在加强,因此我结合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自我形象设计》设计了《自我形象设计——工笔卡通》,《自我形象设计——写意卡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个人照片,用工笔或写意的方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图一)二、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的案例《挥手泼墨画卡通》是针对美术教材七年级(下)“诗情画意的中国画”这个教学单元设计的一节课。本单元对于学生了解中国画,掌握中国画技法,有重要的作用。《泼墨》作为本单元的一个技法难点,地位更加突出,应该重点把握。本课的教学要点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水墨画,学习用泼墨技法画自己熟悉的卡通形象,在绘画题材上摆脱了画传统的梅、兰、竹、菊,融入学生喜欢的卡通。教学过程如下: 1、课前引导学生探究动漫资源中的民族文化精髓,激发学习兴趣及民族情感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p26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 [2]所以课前引导学生以“动漫里的中国元素”为资源,以节假日及课外活动为主要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如学生欣赏《小蝌蚪找妈妈》,会了解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世界动画的一大创举;搜集欣赏少女漫画,会了解欧洲动漫学习了大量的中国的工笔画技法,特别是少女漫画,很多技巧都源自中国画。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动漫作品,只有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传遍全世界。这些信息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2、课上自主尝试做基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尝试用毛笔画课前准备的卡通。同学们没有学过水墨技法,所以都用线勾形,老师借机引导,导出课题,自主尝试能调动学生下一步学习的欲望 。3、欣赏、探究学习新课⑴出示梁凯的《泼墨仙人图》和彭良熙的《寿星》,老师通过画家梁凯、彭良熙及其作品风格的介绍,引导同学欣赏比较,探究总结泼墨画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图二、图三)⑵出示大师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同学欣赏,体会水墨画特殊的笔墨韵味,引导学生根据课前资料查询介绍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知识共享。通过名作欣赏及名家介绍,体会水墨画特殊的笔墨韵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因此,基础学习以引导学生欣赏探究为主。欣赏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创新思维的苦涩感,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在教学的每个阶段,我总是让欣赏持续地进行。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了解中国画特有形式特色及工具材料;在探究学习中了解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4、 实践体验人的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绘画能力不是靠教,而是在个体绘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3]p44因此我巧妙设计实践练习形式,以新颖的结构形式教学代替单一化形式教学。多样的练习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实践分成以下三种形式,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①演示练习解难题 范画演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应避免那种照葫芦画瓢式的全步骤演示方法,把着重点放在有难度的笔墨演示上。比如蘸墨方法,侧锋用笔,水分的控制产生的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破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从单纯的机械模仿变为有独立个性的意象练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作潜能。②以点带面提效率鼓励学得较好的当场作画示范,这样既提高了表演者的绘画水平,又鼓励了其他同学。③师生结合解疑问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交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交给了捕获猎物的猎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4]教师适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通过设置一系列综合学习方案和探究学习课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如在《水墨卡通》练习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色墨渗化过分),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现象或效果,教师不妨接着画几笔,借题发挥,因势成形,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卡通形象。 多样的练习方式,更好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解决了本课技能难点,比较成功的作品(如图四、图五、图六)5、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5](P.96)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1]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主题创作引导同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如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节日、假日活动等:(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同学联想生活情景,搜集生活素材,加工创作。(如图六、图七)(1) 结合当下重要政治、文体及科技活动,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2)结合各种宣传日,比如:爱牙日、禁毒日等(3)结合各级各类绘画比赛。(4)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素质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是同学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可给同学提供照片,引导同学加工创作。(如图十、图十一)三、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的体会中国画教学中融入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动漫画元素,贴近学生的生活,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无形中增添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画教学中融入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动漫画,迎合初中生个性和兴趣爱好,并将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实现了生命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综观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既严格执行了教育课本,又开发了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既落实了美术课程标准,又渗透了两纲教育,是推进中国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四、作为初步探索,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还有很大的研究潜力,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今后还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方向如下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去创作动漫角色及动漫作品而不是简单的运用中国画的技法去画动漫角色。2、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研究水墨和工笔技法进行中国卡通角色的创作。3、如何更好的把融入动漫画元素的中国画教学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特色结合起来。参考文献:1、《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王茂昌.新课程 新观念 高素质—关于《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http://www.pep.com.cn/meishu/jszx/jxyj/jxsb/200810/t20081009_521852.htm.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1999.5.人民美术出版社.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考教育出版社.2005.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猜你喜欢

卡通水墨动漫
水墨
水墨人物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当代水墨邀请展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