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

2009-12-21代钧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自学意识习惯

代钧伟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提出了如何改变学生体育意识及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的基础。【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体育习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但要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走好这一段路的第一步就是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则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他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忧,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1、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1.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在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1.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乏”,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2)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条件差是可以改变的,总不至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老是:将就着“教与学”吧!1.3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首先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体的体育意识。其次要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的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学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光是运动会等一类的运动型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最后是要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要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端正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学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与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唯有实践,体育意识才会产生和发展,才会有体育习惯的养成。2.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学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比如,先提出让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需要两手和两脚同时着地的造型动作的要求,再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完成任务。如此,全班几十名学生就能做出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动作的造型,显然这时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了起来。那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想学、会学和要学。另外,要善于发现学校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学锻炼的习惯的养成。养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学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就以教师在示范指导中的诱导学生为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首先是领带于教师的教学,并经过自己的神经中枢,将外界刺激内化为心理活动,此时教师要以科学的示范和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内化活动。知识有其系统性,动作有其规律性,教师适时的“指点”,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和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考文献:[1]《体育教育学》刘清黎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体育管理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自学意识习惯
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