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美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12-21张晓彬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拔萝卜桔子想象

张晓彬

美术课绘画是学生倾心的天地,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像,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研究与探讨。在近几年的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本人也正是以其为已任,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及做法谈之一、激发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激发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我们知道,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画"风",可以对学生设问:"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又如,在三册教材中有"拔萝卜"的教材,我首先让学生讲讲拔萝卜的故事,然后分角色让小朋友们来演"拔萝卜"的游戏,学生们非常活跃,我让班里的小胖墩扮演"大萝卜",一瘦小的男生粘上白胡子演"老大爷",短发女生包上一块毛巾演"老太太",另外一些小朋友戴上动物头饰演小花狗,小花猫,大家热情高涨,个个很投入,玩得特别开心。游戏完了,再要求把"拔萝卜"的场面画下来,并加以想象,可以画不同的人或物"拔萝卜"。学生的智慧就在这样的观察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一幅幅作品生动有趣,美极了!有的还画出了"机器人拔萝卜",有的索性画成了太空基地种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萝卜,好几架太空船正在拔萝卜呢!作品之天真活泼,富有想象,是常人所不能想到的。三、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如,在教学中进行"3分钟接力画"等活动,在黑板上画出四个画框,每个框的不同位置画上不规则的形状,告诉学生别小看这不规则的形状,它可能变成一片树叶,一支花,一朵云,继而发展成一幅画。游戏开始时,分四组进行,一位学生将框中形状添画出一中形象后,第二位学生接着画……,当游戏结束时,由本组同学给画点题,最后,黑板上可出现"课间十分钟","秋游","春天到了"……等画面,接着让学生结合所画的画面情景,说一段话,这样将绘画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观点的能力,让美术与语文等学科联系起来,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四、肯定创新,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严谨的准备,一环接一环进行教学,追求授课的主动性,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太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标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国外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经常"来取得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的差的,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画画时:“你们必须给我把颜色涂均匀,涂不均匀的要罚重画!”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画,只要认真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画好。”这种实用性的话语,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画,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猜你喜欢

拔萝卜桔子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拔呀拔呀拔萝卜
如果你想拔萝卜,就这样!
桔子味
桔子熟了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拔萝卜
桔子熟了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