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2009-12-21张素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练习者教师应动作

张素芹

畏惧是人认为受到威胁时常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1.由于对器械、场地的害怕而引起的畏惧。如担心在器械上做练习发生危险。2.由于生理反面的缺陷而引起畏惧。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生理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常因怕动作做不好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畏惧感。3.由于自身素质、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引起畏惧。4.由于教师教学时行为不当而引起畏惧。如教师过分批评或惩罚学生等。5.由于练习中经常性的失败而引起畏惧,形成一种消极心理。毫无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方法如下:一、 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畏惧心理,并创设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畏惧心理,使其了解产生的原因,并掌握消除畏惧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其次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尽量使教学内容,场地器材设置,以及手段方法的选择具体科学性和趣味性。二、 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和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对学生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具有畏惧心理的学生,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亲却、友善、乐观、镇静和信任;同时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好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畏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 采用小集团学习方法,以良性影响来激励学生小集团学习有如下优点: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多,做练习时动作体验机会多,教师观察学生练习动作的机会多。因此可以运用这种组织形式,来加强互帮互学和情感交流,使那些具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能在集体的帮助,鼓励下克服困难,完成练习。还可以安排一些体育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差但经过事先准备的同学率先练习,以直接的良性刺激影响那些对练习有畏惧感的学生,使他们增强信心,并有机会观察、模仿同学们的练习。四、 让所熟悉、信赖的人进行保护与帮助实践证明,练习者在所信赖的人保护与帮助下来完成练习,对其消除畏惧心理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练习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练习中通过熟悉者的信号刺激(口令、节拍、提示等)及其它帮助手段来完成练习,增强学习信心。五、 明确任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概念,明确其要点,并用简单扼要语言向学生交代清楚。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如示范、挂图、模型、电化教学等,使学生非常明确怎样去做、如何去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对动作概念误解,继而产生错误动作而招致练习中产生畏惧心理。六、 改变引起畏惧心理的具体刺激物在教学中,教师若发现学生对某一练习产生畏惧心理,可以采用改变引起畏惧的具体刺激物的办法来消除。例如:学生因害怕碰撞跳高横杆或跨栏架上的横板时,教师可以先用橡皮筋来代替横杆或横板,让学生适应后,在逐步过渡。

猜你喜欢

练习者教师应动作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下一个动作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