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2009-12-21黄荣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黄荣萍

【摘 要】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和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持续发展、保持与时俱进。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组织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试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坚持“重心下移、起点前移” 的效率型工作机制;“组织主导、学生主体”的培养观念;“全员培训、全程考核、优中选优”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深化“组织创新、活动创新”的支部建设,形成“大支部、强凝聚”的基本格局。【关键词】大学生党建 工作模式 创新研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积极审慎地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有为青年大学生,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和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使学生党组织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增强党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切实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点把握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加强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校改革、发展所必需的和谐、稳定环境的重要保障。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把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第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须注重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中心。一是把学生党建工作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二是把学生党建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教育人、引导人的同时,切实关心人、帮助人,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把学生党建工作与改善学校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探索新的后勤管理服务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努力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第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学生党支部坚持对党员进行发展前培养、发展中教育、发展后监督,长期加强对党员的培养教育,关心党员的成长进步,始终保持党员积极性和先进性。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考察入党动机、思想状况、整体素质等方面情况,扎实认真地落实每一步程序,使党员的发展程序不流于形式,切实起到筛选、过滤、锻炼、提高的作用。同时,在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党员的发展数量,以壮大党组织的队伍,进一步增强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坚决防止出现党员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分、鱼目混珠的现象,进而导致党员队伍的纯洁度下降。第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须保持与时俱进。要围绕更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调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等问题,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把学生党建工作与创新工作方法相结合,积极提供各类理论学习资源,整合、丰富学工网站的“红色资料库”,重点抓好学生党建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5年还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近几年来,各级党委也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使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态。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高校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对学生党员培养起点晚,速度慢。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多集中到高年级,由于受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加之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任务繁忙,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单一,导致基层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不够积极主动,考察不尽合理,或多或少的存在坐等上门,或突击发展的弊端,由此造成党员质量不高,不能在校发挥更好的作用等问题。二是培养模式单调。长期以来,高校班级基层繁重的党建工作大都落在辅导员一个人身上,面对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剧增、素质参差不齐的新变化,数量有限的政治辅导员已很难像以前那样对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工作只能处于应付状态和表面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党员培养模式与新形势很难相适应,如果不对这种传统模式的党建体系进行适度的调整,学生党建工作将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三是培养机制不完善。在党员的培养发展过程中,大都存在培养面偏窄的问题,往往局限于递交了申请书的“好学生”,缺乏对全员学生的普遍培养;发展新党员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再教育现象较为突出:学校在学生入党前进行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教育、发展对象上党课教育、学习党章、了解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教育等等,但是发展后学校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党员自身也普遍出现了“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的现象。由于忽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有些学生入党后在群众和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党组织的整体影响也不明显。四是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基层党组织一般只有系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形式,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也较单一,没有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活动少,作用小,缺乏活力,造成学生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差。组织活动内容主要是学习文件、听取报告、参加各类主题党员活动等,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形式缺乏多样性,有思想深度、贴近实际的活动很少,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参与热情,学生党支部没有把学生党员的活动与团组织、社团、班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党员活动脱离了班集体和广大学生,这导致学生党员的群众基础不深厚、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降低,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在新形势下,各高校都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积极分子培养是基础,党支部建设是关键,保证质量是前提,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培训学习是切入点的工作思路,坚持“重心下移、起点前移”的效率型工作机制;“组织主导、学生主体”的培养观念;“全员培训、全程考核、优中选优”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深化“组织创新、活动创新”的支部建设,形成“大支部、强凝聚”的基本格局。1.“起点前移、重心下移”的效率型工作机制起点前移,就是从新生军训中就开展大学生基本知识教育,力求做到“早宣传、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具体的有: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从新生入学起,把党员发展方案和程序告诉新生,使其了解入党程序和要求;连续计算培养期,对高中期间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经审核无误后,承认高中阶段的培养期。重心下移,就是要强化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加大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具体的有:重视和加大在低年级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力度,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发展党员要求不降低,使培养工作的时间得到整体性提前,加快了党员发展速度,缩短了大学期间考察时间,提早进入培养积极分子环节,既保证质量,又防止突击发展;搭建公共平台,在发挥学生工作党支部主导作用基础上,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培养发展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培养和发展的规模;推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工作党支部的联合培养工作,解决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和党员发展的繁重工作量之间的矛盾。2.“组织主导、学生主体”的培养模式组织主导、学生主体就是要在学生培养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规范操作,并在发展的全过程中强调以学生本人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具体如图1所示。3.“全员培训、全程考核、优中选优”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全员培训、全程考核、优中选优的全方位监督机制解决的是目前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让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到成为党员,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培养和监督,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证党员质量。具体如图2所示。4.“组织创新、活动创新”的支部建设目前,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在组织生活是否能取得实效,因此,必须将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和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相结合,才能在实际中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组织方式及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分别如图3、图4所示。参考文献:〔1〕李红玫.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管理观察,2009,(5):190-191.〔2〕朱冰.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南方论坛,2009,(6):31-33.〔3〕黄进.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党史文苑,2005,(10):45-46.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向党旗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