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2009-12-21徐正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圆片教学效果情感

徐正荣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所谓“情感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大量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溶入情感教育,不仅促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而且能激发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学生在明快、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中学习,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一、改善师生关系,在交往中调节学习情感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多么重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有一片爱心,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以教师的爱去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产生感情的共鸣。学生由爱老师转向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诱发学生的内动力,正所谓:“爱屋及乌”。让学生想学、乐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心理沟通。教学中,我总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工作以及对班级、学校活动的意见,采取合理的建议;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从不上纲上线,不留情面,而是就事论事,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课间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时进处处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移情理解。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处处为学生着想,使教为学服务。如前一节是体育课,活动量大,本节数学课往往精神不振,容易分神;春游或看电影之前,情绪特别兴奋。凡此种种,我都加以理解、调节。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有学生提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并在纸上画图说明理由,我知道这是典型的“认知失调”的表现,并未加以斥责、埋怨,而是循循善诱,耐心地进行直观演示,让他们逐步理解“组成”与“围成”的区别,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二、激发求知欲望,在冲突中引发学习情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呈现给儿童的学习材料,既要和已有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要有足够的新颖,才能产生不协调的冲突,引发学习热情,促有意义而又有趣的问题,使学生陷入想解决,但靠已有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之中,以怀疑激欲,以矛盾冶情。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先把学校的平面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问学生:“学校的面积那么大,却画在了这幅图,找到有关数据,算出我们的教学楼占地多少平方米?学校操场有多少平方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告诉学生学了“比例尺”就解开这个谜了。这样,一个个精巧的提问,犹如投石激浪,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获得了持久的学习动力。三、注重个别差异,在分层中培养学习情感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力求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方法去启迪每个层次学生的智慧,使其体味到成功的快慰,从而产生出强大的认知内驱力。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为了巩固有关概念和公式,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花坛,它的面积是30平方米,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接触到这道题时,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一般中、差生设计的图形都是长方形,它们的规格是30×1、2×15、3×10、5×6。我对于这些设计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并把这些称为“××设计方案”,同时,我又十分重视一些思维活跃学生的非长方形的图形设计,如:在学生的讨论中,既解决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他们也都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四、动手实践操作,在参与中提高学习情感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问题总是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有关感性知识,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情感,充分感知数学问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获取知识。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操作:在第一行摆4个三角形,在第二行摆4个圆片,比一比三角形与圆片的个数,谁多?(同样多)再在第二行接摆四个圆片,第二行与第一行比,就可以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三角形的2倍,再在第二行添4个圆片,现在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再让学生操作另外的学具,边摆边说,在操作中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把小数看作一份,大数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可以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这样,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五、组织课堂竞赛,在竞争中保持学习情感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竞赛的形式,安排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如教学“分数加减法”一课,下课前,我设计了一道“赛过孙悟空”的习题:先出示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扇门,门上挂着四把“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3/8+1/5=?”门口挂着四把“钥匙”,“钥匙”上分别写着13/40、4/13、1/10和29/40,孙悟空正在门口发愁,用哪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这把锁呢?然后让学生跟孙悟空比一比,看谁能上来打开这把锁?学生兴趣很高,争先恐后地来做这道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如小猫钓鱼、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夺金钥匙、谁登得最高等系列竞赛活动,学生都能踊跃地参加,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氛围中,能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一直保持下去。总之,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情感教学,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成功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养成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圆片教学效果情感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圆片接力赛
情感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台上
活动为数学学习服务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