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选择资源,生成精彩课堂

2009-12-21沙息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羚羊资源文本

沙息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从“以本为本、墨守教材”向“弹性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转变,从“教材使用者的单一被动角色”向“既是教材使用者又是教材开发者、改造者的综合主动角色”转变。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然而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种种问题。问题一:选择不当,偏离核心【案例呈现】我在听一位教师执教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进行课堂交流过程中,围绕“猎人为什么会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这一问题,记录下了师生间的一段对话。师:每一道弧线,就有一只老羚羊的生命在消亡。同时,也有一只年轻羚羊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份真情让人感动!让我们来读出心中的感动。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渐入情境) 师:我们就这样读着课文,触摸着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生命只有一次,也因此可贵,然而有这样一些人却无视生命的存在——(播放陆川拍摄的《可可西里》中屠杀藏羚羊的片段)师:看完短片你们有什么想说吗?生:那些藏羚羊太惨了,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生:那些杀手真残忍,见钱眼开,他们为了钱屠杀藏羚羊,真可恶。……【分析诊断】《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个小故事。在这篇课文中,其情感目标的重点是“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从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紧紧围绕重点句段进行教学,重视了语言文字的体会感悟,力图达成情感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在追求文本的多元性的同时,在资源的选择上忽略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料主要表现的是人类的无知和残忍,为了利益而屠杀珍贵野生动物的丑恶面目。这段资料的引入,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唤醒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从学生的观后感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已经完全被这段影视资料所震撼,被激发起了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和平共处的愿望。然而,这与文本的主旨存在着天壤之别。偏离了文本核心价值选择资源,最终会“形散神也散”。在满眼是资源的时候,教师就要一双慧眼,具有善于发现、价值判断和果敢取舍的能力。教师应该选取一些学生既感兴趣的、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资源呈现在课堂上。【改进策略】一、资源选择应锁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资源的选择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教材,锁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这一前提下,再选择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资源。例如上述案例中当学生交流对“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理解后,教师一边画简笔画一边顺势过渡:每一道弧线,就有一只老羚羊的生命在消亡。同时,也有一只年轻羚羊的生命得以延续。羚羊群奏响了一支生命的壮歌。想亲眼目睹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吗?此时,教师播放视频录像,形象而又神韵地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递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言表达得到升华。二、资源选择应是文本的印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它不是文本内容的简单扩充,而是文本内容的有力映射和佐证。但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对原有文本的再度深挖,主要的是通过适当形式的拓展,引导学生读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画面,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情感,感悟形象。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灰,对击始发灵光。”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片断:生:为什么说沪宁高速公路是“一条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示“沪宁高速公路,它连接上海、南京,图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你们知道‘珍珠指的是什么吗?”生:这六个主要城市。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前曾布置同学们去了解这六座城市,现在请大家来谈你了解到了什么?怎么了解的?生:我知道无锡风景优美,工业发达,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生:我的家乡在常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建设得非常美丽,天宁寺、恐龙圆、红梅公园等都很好玩。师:同学们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了对这六座城市的了解。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爷爷把这六座城市比作珍珠吗?生:因为这六座城市都是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重要城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沪宁高速公路“真是一条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啊!”是一大难点。教者先借助课件演示沪宁高速公路的动态全景,然后巧妙地引导学生介绍课前查阅到的资料,最后将学生的视线从六个城市转移到文中的“珍珠”上,可谓不留痕迹,妙不可言。回顾这个教学片段,正是资源对文本的映证,才能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总之,丰富的教学资源,正在成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变“大”了,课堂变“活”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的视野开阔了,教学手段更优化了。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只有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外的资源,合理地进行选择,那么学生也会因此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实惠”,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喜欢语文课。

猜你喜欢

羚羊资源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羚羊的疑问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两只猎豹
资源回收
猎豹与羚羊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