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生活溶入数学课堂

2009-12-21徐谢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偶数型号杨梅

徐谢飞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重视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空间,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地构建数学知识。【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活实践 数学知识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营造浓厚的适宜用数学的环境。数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索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而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生活中的事。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因想方设法将生活溶入课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善于激趣,善于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善于重组教材内容,较好地整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发展能力三方面的内容,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发展性。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植根于现实。教师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数学。例如上“数据有用吗?”这节课,笔者事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了两项社会调查:(1)调查你周围的人群中所穿袜子的最大型号和最小型号各为多少码?(2)向果农、家长或其他人调查今年本地杨梅(零售)的市场最高价和最低价各是多少,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有何差别?然后在课堂上让各小组将调查结果汇报上来,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记录,并和学生商量着整理成两张市场调查情况表,接着问学生:“通过这两张表,你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呢?”学生甲:“我从表中看到所收集到袜子的最大型号有27#、28#、29#,最小型号有4#、5#、6#、7#、8#。”学生乙:“我发现其中收集到最大型号为27#、28#,最小型号为6#、7#的小组数最多。”学生丙:“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杨梅的市场价格普遍比去年低。”笔者接着又问:“如果你是一个制袜厂的经理,由于厂的规模有限,只能生产部分产品,那你认为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型号的袜子呢?如果你是种植专业户,你能分析今年杨梅的市场价格为什么会比去年低吗?”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都认为应集中力量生产27#、28#、6#、7#这几种型号的袜子,因为穿这几种型号袜子的人最多。至于杨梅价格变低的原因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由于今年杨梅产量较高;有的认为是种杨梅的人多起来了;有的说是受周边地区优质杨梅的影响……。并由此得出杨梅种植专业户应该考虑调整种植计划。由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又非常实用,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都非常高。让学生亲临市场调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社会性,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调查到的数据,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据是有用的!二、再现生活情景,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曾经听过一节关于“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的公开课,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在这节课上,开课老师做了一个转盘,分10格,奇偶数间隔,每个数字代表相应的奖品:①数码相机②橡皮③笔记本电脑④剪刀⑤文曲星⑥梳子⑦手表⑧铅笔⑨复读机⑩小圆镜。要求玩游戏者掷2个骰子,从2个点数之和的这个数字起,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数,数的格数为两个点数之和,数到哪格,这一格的奖品就归玩游戏者,每玩一次收费2元。接着该教师拿出一只碗和2颗骰子,学着买卖人吆喝起来:“各位同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赶快来试试你的运气,说不定一不小心就能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搬回家!”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议论纷纷,热情很高,都想拿到“大东西”,一个接一个上来操作。游戏到一定的时候,教师公布了记下的奖品,并问:“为什么没有同学拿到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呢?如果再多玩几次能得到吗?这张圆盘上的数字和奖品的分布有规律吗?”学生A:“圆盘上的数字奇偶间隔着出现。”学生B:“我们得到的奖品都很便宜,都是铅笔、橡皮之类的!”学生C:“偶数对应的都是便宜货,刚才上去的同学最后数到的都是偶数!”教师接着问:“为什么那么多同学上来,运气都那么差,得到的都是便宜货?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学生都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学生D站起来说:“老师,我想这不是运气的问题,因为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也等于偶数,所以无论点数之和是哪一个数字,按哪一种方向数,最后一定会数到偶数上,所以我们只能拿到偶数格上的便宜东西,贵的东西恰好都在奇数格上。”这位学生的回答让其他学生茅塞顿开,全都忍不住为他鼓起掌来!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精心铺垫,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自然是兴趣高涨, 对于游戏的公平性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三、重视亲身体验,培养实践能力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美国的“木匠教学法”的核心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比如上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笔者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事先制作一些立体图形,让他们体会到有些立体图形制作起来挺不容易,再让做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从而引出展开图,然后开展“超市糖果包装盒争霸赛”,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展开图知识制作自己比较喜欢的包装盒,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包装盒是如何做成的,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可让学生探究它到底有多少种展开图,并将这些展开图分类,有一个学生就光是通过把图(一)中甲、乙两个面进行移动,展示了多种展开图,并演示了折成正方体的过程,而且总结出当中间四个面不动,甲、乙两个面在同侧时,无法折成正方体。图(一) 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要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实践开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四、回归生活空间,体验学习快乐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笔者在上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实践与探索课中,整堂课设计以“春游”为主线,带领同学们模拟春游,帮助迟出发的四名负责后勤的学生计算能否追上“大部队”,帮助他们根据价格表中的优惠项目确定购票方案,学生想出的方案竟有五、六种之多,给了笔者很多意外的惊喜。学习利润问题时,笔者又带领学生走入“商场”,一张张五彩缤纷的促销海报就是一道道数学题,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商场“买600送200”、“满800打7折”……等促销手段中暗藏的玄机。以上这两堂课的背景设置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这样的数学课堂将生活意识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对问题感兴趣,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体会答案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力量,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束缚,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改进传统的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生活化,充满生机,才能引导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数学课堂中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参考文献:[1]李国强,邵光华.数学情感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2]范火良等主编.华人如何学数学[M].14(2):77-79。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偶数型号杨梅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谈“奇数与偶数”的教学处理
杨梅酒
乐摘杨梅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