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2009-12-21朱小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课文课堂教师

朱小芹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根本方法,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中职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也不太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中职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的教学下来,略有心得,在此付诸笔端,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一、注重课前“热身”,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运动员在比赛开始之前都会热身,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上课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新课开始之前尽快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课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关注。课前的培养可以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1)布置学生预习新课。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尽量多地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美国黑人的背景资料和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这篇反对种族歧视的战斗檄文产生兴趣。学生课前预习越充分到位,兴趣越浓厚,尤其是长篇小说和多幕戏剧的学习,效果非常好。例如学习小说《智取生辰纲》,由于故事只是从《水浒传》中截取了一个章回,缺乏情节的连贯性,而且又是用古白话写成,如果一开始就从课文讲起,学生很难迅速进入情境。所以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去了解“杨志卖刀”的故事,再来学习课文所选章节。通过对之前情节的了解,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高度关注,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完成之后的课堂学习。(2)导入时可以通过对感官直接的刺激,例如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或短片,引发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激起其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学习诗歌、散文或时代背景很强、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的课文,例如在学习《长江三峡》时可以播放景物纪录片,学习《念奴娇 • 赤壁怀古》时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再对课文进行赏析,学生就会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校内听课,一位英语老实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次课的课题是《MymotherandI》,讲述的是亲情的表达。当听课的老师跨入教室时,空气中飘荡的是席琳迪翁那首回肠荡气的《我心永恒》(《Myheartwillgoon》),老师和学生们都陶醉在这动人的歌声中。教师趁着余音犹在,及时结合歌词自然的将话题引入到情感表达上,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英语课开始了。此时,学生们的情绪已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对课文的掌握也比较到位。整堂课显得很流畅,效果很好。二、课中创设良好氛围,继续保持学生兴趣新课开始进入学习环节后,要注意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除了要求教师吃透课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还要根据具体课文,创设良好氛围,继续保持学生兴趣。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文确定课堂基调,保持良好氛围。课堂基调符合课文内容,并能始终如一的保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根据本次课的内容,定下课堂的基调,是情松愉快,还是紧张热烈,又或是严肃深沉,这个总体基调一定要把握好,否则很可能起了反作用,使学生失去兴趣,或者发生兴趣转移。例如学习散文《荷塘月色》,课堂气氛既不能过于严肃沉闷,也不能过于活泼轻松,总体上应该是平静舒缓的。从新旧教材的篇目来看,轻松愉悦的氛围比较适合大多数的课文,也比较容易保持学生的兴趣。(2)可以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表演性朗诵、上演课本剧、分组竞赛、学生实验等等,尤其是在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适当变换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学习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我在任教的三个班级分别进行了表演性朗诵,学生们都很活跃,个别学生在语气上把握得很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剧中人物的个性,课堂上不时泛起阵阵笑声。朗诵结束后再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学生思维就比较活跃,积极性也比较高,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男生多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比其他三个班级差些,但在这一次课,也表现得很活跃。(3)善于利用合适的多媒体工具,给予学生丰富多样的信息刺激,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当然,这对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能力,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现。比如可以在课件中适当的加入图片、音乐、视频,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4)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适当运用幽默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专的学生由于原来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容易对学习丧失信心,教师的鼓励远比批评能带给他们更大的动力,而幽默感就有如润滑剂,能够推动课堂更好的运行。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愉快的课堂氛围配合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一定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三、课后灵活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兴趣一篇课文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内容上完了,并不意味着就彻底结束了。如果课后工作做得不好,可能会抑制学生之前被激发的兴奋情绪,影响其对新学知识的记忆和保持。因此课后的保持工作也很重要,如果做得好,学生的兴趣就容易得到保持,新学的知识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记忆与强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下次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潜在的推动。这种课后的保持工作,可以是布置学生写一些相关作业,例如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小说补写结局,或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例如观看相关的影视剧,或阅读作者其他作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一种延伸,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但又不局限于课文本身。课堂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关心与了解上,它是一种技术的实现,更是一种爱心的表达,是对教师责任心和教学能力的综合考验。虽然事情往往是知易行难,知道应该怎么做,并不一定就能在实践中如鱼得水,但只要在实践中能坚持不断地学习摸索,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积累提高,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成效,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获得长足的进步。“本文为:中职学生就业班语文教学发展性、激励性评价方式的研究【上海市金山食品工业学校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文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