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09-12-21孙国林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气球自学意识

孙国林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具体阐述中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了一些高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谈谈这方面的收获。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呵护学生创新精神教学民主,师生心理相容,这是主体参与的关键,而要达到民主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激疑,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出发现问题的氛围,以此来诱发创新意识。如在“圆的认识”一课导入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车轮,然后引导他们利用生活经验比较火车、汽车、古代木车等各种车辆的轮子,发出虽然轮子的质量、大小等不一样,但形态都是圆的。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进入似懂非懂、有疑问有想法而说不清的愤悱状态。这种状态正是人的创新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因势利导揭示课题,并提问:“看着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提出各种疑问或设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欲望得到有效的激发,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呵护。二、课堂激情设问,激发创新欲望设问激情,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和心灵沟通。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初步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国庆节联欢准备中,小华按照3个黄气球、2个绿气球、1个红气球的顺序把气球窜连起来装饰教师,你知道第32个气球的颜色吗?第102个气球呢?题目一出示,学生群情振奋,有的忙画图,有的有忙思考,有的忙推算。一会儿功夫,就有同学举手,该同学回答第32个气球是绿颜色的,这位同学说是画图画出来的结果。气球多的时候画图就麻烦了,有更好的方法吗?各人独立思考后讨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了第102个气球为红色的,规律可以表现为如下算式:102÷(3+2+1)=17,102可以被6整除,所以第102个气球是这一组中的最后一个,为红色。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一设问引起了学生信息的相互影响,相互撞击和相互吸收。既开阔了知识的视野,又培养了探索意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去创造,去发现。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求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过去被动地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如在教学“甲乙两数的比是4:3”时,我放手让学生联想,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经小组合作学习,得出如下答案:乙、甲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1倍,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甲数占两数和的;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就更加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想创新。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做到1、学生自己能通过自主动探索能够解决的问题就绝不代替;2、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能提示;3、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就要大胆的放开手。主动权让给学生。三、养成质疑习惯,培养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培养学生的造精神,实现主体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机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常利用学生自学课本或课堂小结后的一段时间,采用先学后问,练后再问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自学课本后提问。自学的内容都是新知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这样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内容,这时也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好时机。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本,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书上的推导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办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问题进一步激活学习的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喜悦。2、课堂小结后提问。我常在课堂小结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使其思维更具创新意识。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小结时,我引导他们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一位学生提出“剪下的圆纸片与用铁丝围成的圆一样吗?”又有学生问:“纸报上的圆是圆面,铁丝围成的圆是周长对吗?”在“圆的面积”练习课小结时,有学生提问:“既然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面积最大,说明圆形物体的材料最小,为什么看到物体表面许多都不是圆形呢?”这些问题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能不断地引导学业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度、有效地给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更应参与学习得出结果的过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了解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猜测达到火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先观察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发现个位上的数没有任何规律;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也不都是3的倍数,排除了两种猜测,然后动手操作。分别用2根、3根、4根9根火柴棒在数位上摆任意的数,从中发现:“凡是3、6、9根火柴棒摆出的所有数都能被3整除,而用2、4、5、7、8根火柴棒摆出的任意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经过同学们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摆出的火柴棒根数恰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而这个数字的和只要是3的倍数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反之,就不能被3整除。”这正好是此类数的特征。先创设情境,在学生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刻,教师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们继续保持探索的愿望和兴致,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应加强思考性、探索性,要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多一些思维空间,多一些鼓励,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是最有效的,学生才能学会创新。

猜你喜欢

气球自学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找气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