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探讨

2009-12-21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人文素质

王 颖

【摘 要】 数学教育所要进行的不仅仅是传授一套概念体系,也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术和结论,而应当是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很好地整合起来,使得数学教育也成为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终身拥有的内在的品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 人文教育引言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界特别关注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强调“要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人文性是中学教育的本然追求”,“完整的中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基础与数学人文的统一,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数学既是科学,但更是人学,人文性应该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那么应如何理解数学中的人文价值?在数学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这一问题。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教学水平人的素质是指在外界的交往中将习得的文化(知识、经验、信息等)通过内化所形成的内在之物。其中,即此“物”之中的物质部分实是身体素质,精神部分便是人文素质。从素质的结构看,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都属于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珍视人的完整性;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的神秘性和不可言悦性;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崇尚“自由意识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认识,从而形成人类意识;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灵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仅身而诚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很难想象可塑造出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学生来。(比如说,数学教师是否能尊重并赞赏学生在解题中表现出的独创性见解?数学教师如何教育在学习上屡犯错误的学生?数学教师是否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会欣赏数学美?在讲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时是否也同时关注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数学教师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等。从教师的这些处事方式中可以反映出其人文素质。)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素质。掌握了较多的文史知识并不表明这位教师人文素质也高。但从较长期的(比如一个学年)生活方式、对工作的态度、与人相处的关系是否能融洽等方面是可以较准确地评判其人文素质优劣程度。数学课程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数学教师教得好,它不仅能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审美能力,净化其心灵,使学生热爱生活,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教得不好,它就成了妨碍学生思维发展、绞杀学生灵性、直觉、快乐的工具。有的学生曾向笔者倾诉,他写道:“天底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上数学课了”。另一学生则写道:“数学是最难也最没用的,想出数学这种东西的家伙真该死。”有些数学老师被学生取绰号为“尖脑壳”。这不是个别现象。如果我们数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性格孤僻、为人自私冷漠、厌恶数学学习的,作为教学教师,难道对此还能充耳不闻,继续上悲剧上演吗?果真如此,数学教师则为教育界的一大罪人。因此,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具备宽广一些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积极吸取新的教育理念,把高中数学教育真正引向生活化、个性化、健康化的道路。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美的功能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如何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的美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展示出来。在授课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严密的推理论证、生动的语言表述、优美的图形示范、协调规范的板书等组织教学,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这一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情感共鸣。 (一)严谨美的渗透 数学的严谨美体现在数学定义准确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论对错分明,不模棱两可;数学的逻辑推理严密,从它的公理开始到演绎的最后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此外,数学结构系统协调完备,数学图形美丽和谐,数学语言生动严密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例如,极限过程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人们无法经历它的全过程,而极限理论却使我们在推理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对它所推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人们确信无疑,达到尽善尽美,令人陶醉的境界。数学美的这种严谨性,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美德,这正是数学美的伦理价值所在。 (二)对称美的渗透美和对称紧密相连,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数学中的对称美,使人赏心悦目。几何图形的中心对称、轴对称,都给人以舒适美观之感。代数中也同样充满着对称之美,恒等式、不等式等,类型可谓繁多。还有虚根成对定理,奇偶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系等,无不表现出鲜明的对称性。形态各异的二次曲线,更与对称密切相关。用对称的观点处理问题,往往可以从问题的一部分自然联想起与此对称的另一部分,于是通过构造,使问题补充为完美的对称问题。 结语 当今的社会,弘扬人文精神己经成了一个重要话题,现在儿乎每个学校都在围绕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展开活动。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修养纯净社会风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数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这一社会工程中的某一环节。在这一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维诚.数学—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2000.2.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4).3.顾听.科学精神与文化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