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09-12-21王建成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习作读书交流

王建成

“作文,作文,一作头疼,绞尽脑汁,还批不行……”,这句话在不少学生中广为流传,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作文时的窘相与痛苦。我教初中语文已多年,所见所闻,作文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每学年都有二十多篇作文练习,但是由于训练没有系统性,对每一次训练的侧重点不够明确,一学期训练的总体规划不明确。老师本人又没有动笔写下水文的习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题材及累少,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作文练习时选抄袭范文,考前突击背范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真实的告诉我们,初中作文教学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不少老师认为,作文训练是磨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长线工程,不如阅读教学和语言积累训练立竿见影,在这种形势下训练学生作文得不偿失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到了一个非加强不可的时候了,那么增养加强作文教学呢? 一、 设法让学生喜欢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读书,可以拓宽的学生的视野,可以弥补学生现实生活的不足,扩大题材和写法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高效的作文指导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更是大有裨益。那么怎样进行读书指导和作文点拨呢?⒈多读书,常积累 金庸先生曾指出:“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必须要多读书,书读得多,中文水平自然就高……什么考试都不用怕了。”我很赞同金先生的看法,自然他的话引发了对我初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思考。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学生读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长期坚持,必有奇效。 ⑴以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为轴心,读书种类要多。可以从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入手,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领略古代文学高超的艺术;也可读读沈从文的《边城》,领略湘西绮丽的风光,沈从文语言的清雅天然;可以读朱自清的精美散文,体会朱自清观察的细腻,感情的丰富深沉,想象的奇特和自然,语言的清新飘逸。可以读池莉的短篇小说集,可以读童话、寓言。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一大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有计划地阅读,从中吸取营养,领悟写作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不断充实内心世界。 ⑵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对优秀作品要反复研读,用心揣摩,把握其精髓。可适当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更可以随文写评点。毛泽东读《史记》、《二十四史》都用了些随文评点的读书方法,受益匪浅,受用终身。⑶和朋友、老师多交流读书的心得。“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共同阅读某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后交流所思所悟,切磋疑点;必要时多和老师交流,有阅读困惑和较大疑难是时多向老师请教,学习一些网络阅读与交流的技能,对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将大有益处。⑷探索作文写作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标题创新;②结构形式创新;③文体创新;④语言创新;⑤主题创新;⑥思路创新;⑦题材创新。这里以标题创新为例,略作说明。使用个性鲜明、活泼生动或意味深长的标题,是作文创新的表现之一,更能吸引读者。下面以“拼博”为话题,从不同角度拟出创新的标题:⒈引用法。⑴引用歌词。①阳光总在风雨后;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③爱拼才会赢。⑵引用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⒉公式法。①成功=汗水+方法;②学习=扎实+痛快;⒊含蓄法。①不断超越自我;②为我喝彩。当然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当然,以上只是略谈了一些关于作文标题创新的方法,其实作文的创新远不止这些。只要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其它方面的创新也会有突破,作文创新就能逐步实现。 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充实学生内心世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古人的“游学”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古代大凡文学集大成者,大多年少时饱览诗书,成年外出游学,踪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派;李白十八出蜀游历,成为一代“诗仙”;司马迁二十岁到南北周游,最终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我们初中学生,视野狭小,所历有限,更需要提倡“游学”。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人故居和纪念馆,提醒学生用心观察社会人生。成立文学社,办班报校报,写随笔、杂记、诗歌、小说、童话,并组织各种作文竞赛,为学生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提供广阔的平台。训练学生写真事、说真理、抒真情的能力。另外教会学生借助英特网收集积累写作素材的本领,培养学生上网收集素材的习惯,弥补时空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从多个层面上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 二、让语文教师喜欢训练学生作文解决老师怕训练作文的难题的途径也有两个:一是改革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对语文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机制。作文命题形式和对语文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作文命题要有利于区分作文训练与不训练不一样,避免通过猜题、押题侥幸获胜的可能;对教师工作的终端评价,要注意将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考核。这样才更科学,更实际,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课的流程一般如下:作前准备(出示文题、学生读题写初作)─习作指导(师生对话,明确习作的要求)─初作交流(按四人小组交流初作,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指名朗读优秀初作,师生共同评议)─习作修改(学生根据交流的意见,有主见的修改习作)─作文誊写─习作评讲(请习作优秀者对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表扬激励,师生二度评点)─修改、推荐优秀稿件投稿等。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体现。需要我们边工作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做到“养起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走出尴尬境地,作文教学必将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美好局面。

猜你喜欢

习作读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