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2009-12-17戴庆昭

华夏医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小板

戴庆昭

关键词:血小板;采血;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3;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77-02

现代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综合模式发生转变,近年来,心 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心理护理已成为采血者探讨的新课题,护士既要重 视生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作用。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 过程长,首次献血者未经历过机采过程,会产生情绪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医护人 员应对其做好心理调节,对献血者护理语言的内容和表 达方式,对无偿献机采血小板者的宣传、组织、发动将产生巨大影响[1]。

1 献血反应及影响因素

心理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客观事物是产生心理活动的源泉。客观事物作用于 人脑,使之产生反应的过程是个刺激过程,心理学把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应激反应,即个体 察知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2]。在献血过程中 ,出现的 献血恐惧就是一种应激反应。由于有些人对献血知识了解少,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害,加上传 统观念的影响,对献血产生一种恐惧感。即使有些人经过医务人员的宣讲,参与了献血,但 在采血过程中仍十分紧张,若刺激超过个人忍受限度(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献血反应 不仅影响献血者本人的再次献血,同时会给周围的献血者造成心理压力,产生连锁反应,影 响他人的献血行为和献血积极性。

生活中引起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很多,相同的刺激环境引起的反应有明显个体差异,主要取决 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个体认识水平、人格特性(性格)、遗传因素、健康状况、环境因素[3]。在献血工作中,献血行为也受上述因素影响。

1.1 在个体认识水平上,有资料表明,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对无偿献血认识高、热情高 ,容易接受无偿献血[4]。

1.2 在性格方面,内向型人比外向型人对事物的敏感性强,防御心理强,需要做深入细致 的工作并有“榜样”的带动才参与献血。这种人在采血过程中极易产生献血反应,应特别加 强护理,一旦产生反应,很难成为再次献血者。

1.3 在遗传方面,有癫痫等其他遗传性疾病的,不能接受其献血。

1.4 在健康方面,空腹、疲劳容易引起献血反应,采血前饮酒、熬夜、疲劳、服药易造 成ALT偏高,造成血液报废。除空腹可给予进食补救外,其他可劝其延期献血。

1.5 采血环境对献血影响很大,如果环境脏乱、人员拥挤、等候时间长、环境温度高等均 会导致献血者心情烦躁,对献血失去安全感,产生抵触情绪,此环境采血极易产生献血反应 ,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重视献血前咨询,指导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表。告知献血者有关献血的健康条件和导 致不能献血的危险行为及保密制度,消除顾虑,使其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状况资料,医生 对其健康状况作出正确评价。使献血者感到,医生对献血者和受血者健康关注程度是同等的 ,这份关心会使献血者放心地献血,并可能成为再次献血者。

2.2 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主动和献血者亲切交谈,使他们充满信心;分散其注意力,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仔细观察其外观反应,如有精神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要及 时对症处理,防止反应加重。同时避免引起其他献血者的连锁反应,一旦发生连锁反应,应 暂停采血,待连锁反应解除后再行采血。

2.3 护理工作要体现为献血者服务的精神,使献血者感到满意、温馨。护理上一要有情, 有情才 能亲切感人;二要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要有心,有心才能做到体贴入微;四要言而 有信,献血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对献血知识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因而护理人员的语言必须 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既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献血者听懂,使献血者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 以信任的态度面对工作人员,取得献血者的信赖和配合,最终成为固定献血者,从而保证充 足的机采血小板血源。

2.4 根据献血者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献血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为 其提供个性化服务。部分献血者担心会因献血小板传染上疾病、担心献血后是否会影响身体 健 康,是否会影响体力劳动等。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应态度和蔼地回答献血者提出的 问题,同时宣传解释献血知识及生理常识。按献血法规定,机采血小板的献血 者献血间隔1个月并不影响献血者健康,向献血者做好解释工作:健康人体内血小板 数量充裕,捐献者血小板在48h内就可以恢复到采集前水平。献血小板比献红细胞恢复快, 比捐献红细胞的恢复时间要短的多,因此捐献血小板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在捐献过程中,捐 献者的血液都在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离心分离,每位捐献者使用的都是一次性 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2.5 了解献血者的工作性质,对于工作紧张、休息不好的献血者,应向其宣讲休息、睡眠 情况对献血过程的影响,要保持稳定情绪,献血期间避免精神紧张,使献血者身心处于最佳 状态,利于采血,减少献血反应。对女性献血者要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正值月经期、妊娠期、 哺乳期。对于初次献血者,通常需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应详细介绍献血过程。

2.6 为献血者提供安静、舒适、轻松的机采环境。如适当的室温、舒缓的音乐、有线电视 节目,可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心情愉悦。

在大力开展无偿献血的同时,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机采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不 仅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献血,更有利于保护参 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使其建立信心,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参考文献:

[1] 潘永娟,张秀华,姜本贺,等.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临 床输血与检验,2003,5(5):68.

[2] 周福山.精神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3-40.

[3] 陈莉,赵莉华,王玉珍,等.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 作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138-139.

[4] 刘勇立,赵林,官维珍,等.青岛市无偿献血问卷调查分┪鯷J]. 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73.

(收稿日期: 2009-02-28)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高莉丽]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