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一堂好课的两个主要指标

2009-12-09潘怀林

天津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一堂课教科书新课程

潘怀林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评价,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与不好,关键是要抓住学生能否得到发展和教师能否给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两个方面。

一、学生能否得到发展是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的决定性指标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一堂课的好与不好,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高效,是否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具体表现以及在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都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

1.好课应该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一堂好课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从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来讲,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参与;从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来讲,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应该是消极的、被动的。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愿望,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2.好课应该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那对培养学生质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将是非常有益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以知识的传授为唯一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主动地提出问题,能否发表对某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上完一堂课后能否再提出一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能否再发现新的问题,将是我们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3.好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止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都学有所得,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气氛和谐,即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体现以人为本,学生总盼望着上课,那么这样的课肯定就是好课。

二、教师能否创设学生发展的良好条件是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的重要参考指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的学能否有效,与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设置恰当、教学媒体使用得当等。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评价一堂课的好与不好更应该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好课能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因此,在落实这“三维”目标时必须注意这三者的有机交融、渗透,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是一个物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形成一定技能的同时,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而形成学习的初步能力,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做人态度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好课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如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习题的选择、合作小组成员的组合以及作业的布置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不要让课堂被小部分学生所控制。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创造适合其表现的机会,不要使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教室的某个角落出现盲区。

3.好课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科学探究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和经历”。

4.好课能依据教学内容拓展课程资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也就是说,教科书只是一个范本,教科书上有的例子不一定都在课堂上用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中的教育资源,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从社会、从生活走进教科书,再由教科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就愿意学习。

5.好课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提高自学的能力,提高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个问题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这些知识(或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一堂课教科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溜走的一堂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