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根谭》的思想意趣与现实意义

2009-10-26府建明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3期
关键词:菜根题词思想

府建明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出现了一本“奇书”,就是《菜根谭》。此书在本土长时期湮灭不闻,而在东土日本却影响至深至广。有学者统计,从明治四十年(1907)到大正四年(1916)的9年间。此书就出版了25次之多。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更是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菜根谭》热。日本工商界人士普遍认为,《菜根谭》一书所阐述的思想意趣,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企业管理、用人制度、业务营销、市场开拓及企业员工的自身修养等等。皆能起到警策的作用。这股热潮随之反及中国,也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出版了多少种《菜根谭》已难以统计。而借《菜根谭》之名新编新撰的《佛家菜根谭》、《道家菜根谭》、《儒家菜根谭》等等也是层出不穷。现在,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菜根谭》与中国其他传世经典一起,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案头必备书。

《菜根谭》是用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成的一部清言集,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关于洪应明其人其事,《明史》及明清各类传记资料均付诸阙如。《遵生八笺》所收的《菜根谭》,其前刊有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亦未述及其生平事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八子部小说家存目中,收录了洪应明的另一部著作《仙佛奇踪》,但谈及作者亦只寥寥数语:“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可见洪应明其名在当时不彰于世。不过《仙佛奇踪》卷首分别冠有了凡道人袁黄的《逍遥墟引》(仙引)和真实居士冯梦祯的《寂光境引》(佛引),两人在文中虽未述及洪氏行状,但对其人其书褒奖有加,说明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于孔兼、袁了凡、冯梦祯在其时皆有文名,其中于孔兼《明史》有传,系江苏金坛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及第,授九江推官,因王家屏、赵南星事数度触怒神宗,贬官后归里居家二十年,闭门读书。袁了凡《明史》无传。然《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著作多种,系浙江嘉普人。早年入仕,后逃儒归释,有《了凡四训》享誉于世,在明代佛教史上也有着一笔。冯梦祯祖籍高邮,明初移居浙江秀水,万历五年(1577)会元,历任翰林院庶士,同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后以祭酒致仕,归隐后筑庐于故里秀水,栖心禅寂。从于、袁、冯三人皆耽心禅悦的情况看,洪应明极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其名之不彰,或是官名和文名不显达,或是立志不求闻达,否则,按古人作序题词的习惯,必会多少提及其生平行状的。

关于《菜根谭》的版本情况。据现有资料来看,现存《菜根谭》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传最初收录在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书作前后两集,不分卷,共360条,标“洪自诚著”,前有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此本在我国已佚失,后由人于1915年携回国内,刊行流传。另一个是在国内流传的版本,有常州天宁寺刻本和《还初道人著书二种》本等,标“洪应明著”,分前后两卷。此本与前一个版本最大的区别是内容作了分类,即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等5类;此外条目数也相差甚远,上卷182条,下卷201条,共计383条,且有近半数的条目与前一系统不同。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判断这两个本子孰优孰劣。但日本传人本因有与作者同时期的于孔兼的“题词”,一般认为它是更接近于原著的版本。以下所引《菜根谭》原文均据此本。

关于《菜根谭》一名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能知”(三山通理达天语);有以为得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日人福田雅太朗语),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阴可想矣。”凡此种种,可谓各有其理,而考诸是书内容,又似皆不违作者本意。如书中云:“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常。”(前集第7则)表达的就是“性定菜根香”般的平和心态。再如:“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前集第11则)其意与汪信民语大致不二,皆谓识得日常素朴生活,便可悟得人生真趣。又如:“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前集127则)则与于氏之说如出一辙。如此说来,作者冠名的真意虽不可闻,但大意如此。

《菜根谭》一书篇幅虽小,但内容极为丰富,“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重刊《菜根谭》序),盖凡涉及人生根本问题和日常之道者,如生死观、灵肉关系、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官持家、向学之道、品调揽胜等等,无不论及。而从思想意趣上分析,则贯彻始终的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并以阳明心学相统摄。

中国传统思潮发展的脉络,在先秦时期有所谓“百家”之说,司马谈择其要者定为“六家”,而影响最大且成为其后中国文化主干的是儒、道二家。佛教本是一种域外的宗教文化,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在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冲撞融会中,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历史过程,多经迭变和演化,非一言能蔽之,但就其理论品格而言,或如牟宗三先生言:“开辟道德之源、挺立道德之体,莫过于儒”;“察事变莫过于道”,“察业识莫过于佛”(见《中国哲学十九讲》之第三讲)。具体地说,儒家重“仁义”,强调的是对个人道德的修养,且以“中庸守则”、“内圣外王”为旨归,道家强调的是“察古今之变”,以“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旨归;佛家强调的是“观三世业报”,以“劝恶从善”、“修道成佛”为旨归。克实而言,从终极目标、人生态度以及行为准则诸方面看,儒、释、道三家原有本质的区别,且在三家之内也是异见迭出,甚至互为颉颃,但经过千余年的纷争交融,至宋明之际蔚然而成“三教合流”之势,合流的基础则是对道德主体性的重视。《菜根谭》正是糅合三家思想的典型,全书不仅随处可见独立阐发三家思想之佳句,而且有大量巧妙糅合三家思想于一体之妙语。如前集第109则谓:“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这显然是佛家的“因果报应”和道家的“物极必反”之思想的结合。再如前集第173则谓:“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形骸而已。”这又是佛家的“慈悲众生”和儒家的“恻隐之心”之思想的融合。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宋明理学是“三教合流”的代表,而王阳明“心学”更可作为其标帜。“心学”在形式上虽以儒学

猜你喜欢

菜根题词思想
嚼“菜根”之滋味
菜根谭
首页题词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题词(一)
题词(二)
题词(三)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