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判别文言文模糊词句歧义

2009-10-23苏效洵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窗扉闺房词句

苏效洵

文言文中有好多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甚而有好多文句易产生歧义。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也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现行流行的资料书五花八门,学生手捧不同的资料书往往会搞得教师也莫衷一是。确立准确的答案成了教师教学文言文的难关之一。究竟怎样判别文言文模糊词句的正确含义呢?

一、前后联系法

对于一个难句,可抓住其与前后文的联系推敲,确定其意义。如“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是指河岸两旁宽几百步呢,还是河岸两旁沿河岸长几百步呢?如果联系后文“欲穷其林”,可发现沿河岸长不止几百步,而是远不可测,那么“夹岸”当指河岸两旁宽。“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是“停了几天,辞别离去”吗?后文接着有“此中人语云”,可见不是“辞别离去”,而应理解为“将要辞别离去”。

二、结合实际法

对于描写现实生活或现实景状的语言,如果理解困难,可联系生活实际去辨析。比如:中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不同的教辅书有不同的解释,《文言文全解》(原建平主编,人民日报社出版)解释为“有五座楼,窗户都打开,五座楼一字排开,隔处可见碧空白云。”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五座楼一字摆开的话,隔处的碧空白云不应该是“五点明处”,而应该是“四片明处”,所以,原句不能理解为“五座楼一字排开”。再联系作者写作的年代,清朝时期供人们活动的高楼一般并非单间结构,特别是八层以上不可计其层数的高楼更不可能是如此,即每层有多间,《山市》中称“楼五架”,不能理解作“有五座楼”,而应理解为“楼是五间结构的”。正因为每层有五间,窗扉皆洞开,所以才“一行有五点明处”,“五点明处”正是透过窗扉看到的“楼外天”。据分析,例句宜解释为“楼是五间结构的,窗户都打开,一层有五点明亮的地方,那是透过楼窗看到的蓝天。”

《山市》一文有“然数年恒不一见”,“见”读“jiàn”还是“xiàn”呢?根据物理现象分析,山市的形成,需要空气中的水汽浓度、光线的角度等诸多物理因素都达到适宜的程度,这就是说山市也不是经常形成并出现的,根据实际,人们不常看见是因为几年常不出现一次,由此可见,“见”读“xiàn”为宜。

《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资料书(《文言文全解》)上解释为“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壮士戎马十年胜利归来了。”试想想实际,战场上战死的只有将军吗?壮士都归来了吗?结合实际,应理解为“将士们身经百战,戎马十年,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了。”再者,此两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所以不能分开来单独解释。

三、朗读语感法

有些难句还可以借助通过朗读增强语感的方法去感知。朗读必须要做到读句正确,正确朗读的节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如“其一犬坐于前”读为“其一/犬坐于前”就容易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前面”,如果读为“其一犬/坐于前”就会错误地理解为“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而这一理解不符合狼欲加害屠户的实际。

四、寻根溯源法

《核舟记》一文中有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读“zēnɡ”还是“cēnɡ”呢?寻其根,只有读“cēnɡ”时它才理解作“副词”相当于“竟、还、尚”。

又如该文中“椎髻仰面”中的“椎”,有资料书注解为“chuí”,有资料书又注解为“ zhuī”。打开《古汉语词典》,“椎”有一意项为通“槌”,是一种工具,读为“chuí”。而“椎髻”指“像椎形的发髻”,“椎形”表明例句中的“椎”指的是一种工具,所以例句中的“椎”读“chuí”而不读“zhuī”。

五、句式特点法

有很多运用修辞手法的文句可抓住修辞的格式特点来理解。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资料上解释为“打开我的东面闺房门,坐在我西面的闺房的床上。”这种解释不合情理,打开的是东面闺房门,怎么坐在西面的闺房的床上呢?其实,这两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此类句子解释必须上下句糅合起来才能解释得通,句中的“东阁、西阁”是虚指,所以例句应解释为“打开我的闺房门,坐在我的闺床上。”

六、横向联系法

有些词句还可以横向查阅资料,结合其他作品来理解。《核舟记》一文中的“其船背稍夷”曾引起很多教师学生的质疑。这里的“船背”究竟指舱顶还是船底?白居易的《江船夜雨》中有“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到船顶,而不能滴到船底,可见船背应指船顶。

总之,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勤读、勤思,勤查正规的工具书,要多积累文言常识,不能停留在自己学生时曾学的表层,不能停留在打开的一本资料或课本上,要不断地质疑、探求、挖掘。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柯寨初中

猜你喜欢

窗扉闺房词句
错误
艾烟轻缭绕闺房得安宁(三)——艾灸治盆腔炎、外阴炎
艾烟轻缭绕 闺房得安宁(二)——艾灸治子宫、妊娠病
艾烟轻缭绕 闺房得安宁(一)——艾灸治乳房、月经病
窗 扉
回 忆
我的地盘我做主玩转闺房“凌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