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顺口溜教英语

2009-10-23陈春梅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朗朗上口顺口溜教学方式

陈春梅

案例描述

刚到学校,一位家长就打电话来,言语中听得出他的心情不错。果不其然,原来昨晚在检查作业时,其小孩在与他的交谈中不时冒出一两句英语顺口溜:“be动词是妈妈,生了两个小娃娃,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这令他感到惊奇,该父亲也稍懂一点英语,短短几句顺口溜就让孩子轻轻松松地掌握了be动词的用法,父亲当然高兴了。

其实,这小孩刚开始对英语学习还有抵触情绪,但为何忽然有这般进步呢?原来,刚接这个班级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小学虽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对英语那份喜欢早已不知到哪里去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将不少英语语法编成顺口溜,这可比枯燥的语法条款有趣多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还真帮了我不少忙呢!

时逢学习“一般现在时”,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时态,该时态又是英语教学中使用率较高的、出错率较大的(尤其是初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我结合“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用法归纳编成以下顺口溜:“你be,我be,be动词往前移,变否定加not。你动词,我助动,does,do往前凑,变否定很容易,doesnt,dont也来逗,原形中间候。”该顺口溜朗朗上口,也把be动词与助动词does,do的关系描述得恰如其分。我故意找了两个英语程度不高的学生站起来背给大家听,结果在意料之中,“流利得不能再流利了”。表扬给他们带来快乐,得意写在脸上……

接下来按照以往的惯例该是进行相应的练习以巩固知识了。可只强调语法行不通,大量练习又让学生兴趣不高。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一声令下,“Turn back”,早已形成默契的学生迅速组合成十二个小组,准备接受“任务”。我提出了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为be do does dont doesnt寻找温暖的家。”比赛的气氛热闹极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很快各就各位,但也有粗心者被虎视眈眈者给抓住小辫子不放,找出错处而被扣了分不服气者。一时教室里唇枪舌战,“你be,我be,你动词,我助动”的顺口溜不断,鼓掌声不断。

经过两周的学习,学生对“一般现在时”都有了一定掌握,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口里念的是顺口溜、心里想着的还是顺口溜,有的学生还颇得真传,会自己编顺口溜呢!

教学反思

一学期的英语课就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中结束。这学期令我激动,也令我深思。令我激动的有两点:

1.同学们身上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巧妙地启发,蕴藏于学生们身上的小火花就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所以英语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修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学生们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烈的,仅从这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来看在“乐”与“学”相融合的氛围中我发现了学生们以往“藏”起来的幽默、轻松。这给我感触颇深,它使我真切地认识到对于学习学生不是不学,不是学不好,关键是要激发他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促使我深思。

1.换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是重语法,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单一纷繁的练习使学生在题海中挣扎……何不换一种教学方式呢?学习方式变了:填鸭式教学加被动练习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角色变了: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效果变了:被动的知识灌输变为主动的运用能力。在新课程下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2.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妙用顺口溜,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我不禁想到“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的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见,学法指导的实质是“授之以渔”。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这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会学生学习,把方法教给学生,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中

猜你喜欢

朗朗上口顺口溜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声母顺口溜
童年
我用“顺口溜”讲变化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