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教学策略

2009-10-23王晓霞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古诗词情感课堂

王晓霞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且脍炙人口,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重要意义。本文试着从资源整和、显象得意、拓展延伸等教学策略对传统的诗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力求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国文化丰厚广博,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仅仅是浅层次的诗义疏通和诗句积累,诗歌深层次的意境和内涵学生根本无法体会,扼杀了学生触摸古典文化的积极性。针对上述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信息时代,我们的阅读发生巨大的革命,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资源整合,能使大量的信息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思乡”主题来说,有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以及《杂诗》(君从故乡来)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位教师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将以上几首诗以捆绑形式出现,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加深感悟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鸟鸣涧》,带动另一篇诗作《浣溪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进王维》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策略二:显象得意

所谓的显象得意包含着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一是显象,即彰显意象。在读懂词句大意的基础上,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具体可感的画面,显现或还原出作品营造的意象。二是得意,即获取意义,感受领悟作品抒发的情感、负载的思想意蕴等,它是教学目标。三是显象以得意,以显象为中介从中获取意义,显象是手段,是途径,得意是目的。显象得意可以使教学呈现出一种新的思路、新的面貌。

因此,作为使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更活跃、更形象、流动着情感的显象得意,能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能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灵犀相通,产生共鸣。

策略三:拓展延伸

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刘娟娟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因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问,第二个问题是从语言文字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5分钟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潘岱山南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情感课堂
踏青古诗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情感移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