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的“经营”之道

2009-10-23赖根钗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小练笔语文课堂教学经营

赖根钗

摘 要:“小练笔”作为作文训练的佐料,通过实践,笔者觉得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内涵,为学生创设、营造写作氛围,在“说、尾、景、感、争”上下工夫,不失为一种好的“经营”之道。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更重要的是,随文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强度,保证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练笔 语文课堂教学 “经营”之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何抓住契机,有效地进行练笔?通过实践,笔者觉得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激发情感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经营”之道。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更重要的是,随文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强度,保证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真正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小练笔,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巧用“说”,情动辞发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利用“饱经风霜”的词义“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引导想象:车夫在生活中、拉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他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表现在外表会是什么样子等等。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踊跃发言。有的说车夫有一张瘦削的脸,一双无神的眼睛,一双枯树枝般的手;有的说手和脚上不仅有厚厚的硬茧,更有一道道的口子……然后顺水推舟要求学生据词“造段”,给黄包车夫画像。有学生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黑瘦瘦的,不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这成为本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广用“尾”,放飞心灵

许多文章的结尾令人遐想、回味无穷,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益处。如学了《滥竽充数》后,可以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坐井观天》的故事学生已熟知,故事似乎已结束,但如果我们在文后加上“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这便又会生成无数个新故事。实践证明,故事性强,可续性强的课文学生喜欢想象,而趣味性的练笔,学生也“乐”写,“愿”写。让我拥有了“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的无限感叹。

三、精用“景”,直抒胸怀

融入情境,是学生习作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丰富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文本为学生创设协作的情景,让学生有的放矢。

如《灰雀》一文中,列宁和一个小男孩有一段对话,小男孩在列宁一次又一次的暗示之下,悄悄地将灰雀送了回去。在这段对话中,小男孩有了很鲜明的情感变化,但是课文中并没有将他的思想斗争进行细致的描写,而他这样将灰雀送还的过程也省略了,便可请学生扩写文章中省略的部分。

四、引用“感”,趁热打铁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洋溢着炽热感情的文章,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学文”,与文本对话,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一吐为快的目的。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被首都人民对总理的爱深深打动,看着学生流露于表的感动,我就针对他们的唯我心理,鼓励他们说说你此时想对总理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并把这种感受写下来。用真心和真情写读后感,以唤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导行的目的。

五、妙用“争”,因势利导

让学生围绕分歧展开争辩,是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辨别是非曲直,让学生的理解趋于一致的有效措施。

教学《落花生》时,品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句意之后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让学生自主组成代表“苹果”和“花生”的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讲人家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要争相发言,眼看学生间马上要掀起唇枪舌战,我及时组织他们展开辩论。但在辩论之前,先请他们畅写自己的理由,以作为辩论时驳倒对方强有力的证据。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充分挖掘文本内涵,为学生创设、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有感而发,在“说、尾、景、感、争”上下功夫,抓好随文练笔的“经营”之道,那我们的学生定能文思敏捷——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22~129

2.刘儒德.小学生习作的应有追求与教学策略,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5.9(3).1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黄石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练笔语文课堂教学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