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10-23徐烨芬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新能力思想

徐烨芬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目的的课程,其课程所具有的理论性、思想性、时代性使它在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创新能力是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时政等方面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有些内容看上去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只要深入挖掘,其中不乏深意和新味,关键是教师要有明确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思想政治课具有浓郁的理论色彩,这些理论绝不是干巴巴的规律和原则,他们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类活跃思维“创新”的产物。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不仅仅是科学的理论,它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光要把辩证法的内容讲授、讲透,还应该看到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极好武器,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课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思想合拍,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思考和分析中形成新思路。

思想政治课不应是死板、沉闷的,而应是生动、活跃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抓住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深入挖掘,积极引导,使思想政治课内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教材。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前提,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果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对创新毫无欲望,那么其能力的培养便沦为空谈。兴趣的激发首先在于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而且这种注意是有意注意,这就需要教师能充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一是设疑,二是激发。

“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在“疑”中包含着探究的愿望和创造的基础。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以“疑”激“趣”,引导学生起疑、思疑、解疑。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教师对此问题可以用层层起疑、思疑、解疑的方法加以引导解决:这种经济现象是什么?(这是多生产资料、劳动力流动的生动写照),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这是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但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此现象应该怎么办?(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利于这种方法,师生共同思考、探索,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中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出来了,有了创造的愿望,这为创新能力培养设置了一个良好的前提。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所学的新知识,以丰富的想象、发散的思维看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张扬个性。如对民主与法制的问题,青少年迷恋网吧的问题,人口危机,学科中的难点,思想认识中的疑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则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一个个活生生的话题成为启发思维的钥匙,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顺畅表达,让学生在针对实际问题中体味创造的快乐。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自由讨论”这一常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轻松宽余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观点的互相碰撞中激发创造热情,促进思维的活跃,形成灵感的进发,在自觉、自主活动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优化学生的创新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创新个性,成为具有独特创新品质的一代新人,一旦形成了自主的创新个性,学生就可以有持久的创新兴趣,勇敢的创新品格、浓烈的创新意识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保持创新精神,完成创新人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创新思维不是散漫思维,不是自由想象,不是盲目想象,因此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灵感的同时,还应注意将发散思维聚敛到一定的目标上,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能潜心思考,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在灵活的思维中增加理性思维的成分。创造想象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成为一种不断升级的智力活动,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个性品质。这种创新个性的培养和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培养,逐步巩固,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只在一堂课或几次教学中进行浅尝辄止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应该把这种创新培养模式转变为一种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不断创新的过程。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鸭溪中学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新能力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与“剑”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