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科

田 野

我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实施过程中,面对整合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遵循其主要原则,有效开展整合实践,深化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点看法。

第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课程教学,其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第二,在实施整合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确定应用目标和应用方式,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我们要坚持“课程本位”,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在实施教学时,我们必须重视结合学科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整合有关课程资源。

第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善。自主的、开放式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