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09-10-23林世革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命教材

林世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人文精神。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利用语文课作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关心理解学生,本着教师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则,在人格、权利上与学生享有同等地位,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心理教育,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1.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要充分关怀,循循善诱,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成功,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讲民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特别是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质疑、反驳、发表不同的见解等行为时,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进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留守少年儿童多,有些学生存在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不关爱自己,动不动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要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珍爱他人,知道生命的价值,学会珍惜生命,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育的作用,挖掘课文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和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如,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一课时,通过对“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等句子的品味,使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质,从而受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三、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现在的孩子,来自城镇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皇帝”、“公主”,从小在蜜罐中长大,没有受过什么艰苦和挫折。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变得好逸恶劳、空虚倦怠、意志力和受挫能力随之降低。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抗挫的品质,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和受挫教育。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意志品质鲜明的人物,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学习《史记》时,我让学生搜集司马迁的有关素材;学习班固的《苏武传》时,就可让学生在《苏武牧羊》的乐曲声中感知苏武的顽强意志。类似的教育素材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受挫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2.通过榜样效应进行教育。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利用报刊杂志、影视传媒、课外读物挖掘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节目介绍过两位坚强乐观的女孩: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一个矫健腾飞的英姿瞬间变成了永远的仰卧,连最优秀的美国医学专家都认为桑兰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通过媒体,大家看到的桑兰依然是那甜甜的笑容。另一位是身患绝症的中学生张穆然,她以成人都不可想象的乐观面对死亡、体验生命。这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活生生的事例,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语文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四、通过写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有些学生目标远大,但稍遇困难就退缩,不够自信;有些学生渴望展示自我却保守害羞,不善甚至不敢表达。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写作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如周记、随笔、老师命题的作文等,为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宣泄内心喜怒哀乐的平台,也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提供了交流的渠道。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文道合一”的原则,重视生存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人,使我们的教育“起点是人,归宿是人”。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生命教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