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历史教学

2009-10-23曾晓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师

曾晓红

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但却长期不受学生的重视,认为历史是死的,读历史枯燥无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老师能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把历史课教活,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起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兴趣、特长,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掘学生潜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致命环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1.合理分组。它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方面技能的发展。2.教师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到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近年来高考采用的3+X考试模式,不仅客观上呼唤着各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渗透,而且也为它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如果历史课本知识是一碗水,那么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便是教师强行把这碗水一口气灌到学生的嘴里,并要求其吞下去。这难免会使许多学生无法接受,甚至会喝坏肚子。新课改后,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和时髦的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科学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发给每个学生一把勺子,让学生把这碗水一勺、一勺的慢慢喝下去。但这还不够,假如这是一碗未经净化的生水,还需要我们教师把“水”烧开,并给水加些调料。教师进行这样的联想和知识迁移就能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互动的探究性学习

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及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再次,利用课外的教育资源。目前为止,我们获取资料信息方面还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上网,对于实物史料了解甚少。因此,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感受历史、探究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最后,完善评价体系。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要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影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等)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一定的艺术印象。在教学相关内容时,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和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就应从学生出发,充分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刺激学生好奇心,促使其因奇而生疑,产生问题。教师必须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总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而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人文精神的旗帜下,“倡导有生命的历史教育”,尊重生命,尊重历史,感恩自然。

作者单位:新疆福海县阿尔达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历史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