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类寄生虫病传播及防治措施

2009-10-23吴明杰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鱼病鱼体寄生虫病

吴明杰

寄生于鱼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它们通过不同方式离开宿主,又通过另外一些途径回到宿主中来,因此了解其传播途径对预防寄生虫病有一定的作用。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传播与入侵鱼体途径大致有下述几个方面:

1.土壤:很多寄生虫的卵存活于地面土壤中、鱼池底,它们不仅具有感染性,而且存活时间较长。就养殖场情况而言,乱丢病鱼、死鱼,使寄生虫卵或包囊孢子保存在土壤中,通过雨水的冲洗又可流入另外鱼塘中,从而扩大寄生虫的传播,造成鱼病的蔓延。

2.水:不少的寄生虫是通过水源来传播的。水中不仅有微生物致病菌的存在,而且常含有鱼类寄生虫卵、侵袭性幼虫。因此在鱼病预防中对水源进行适当处理是一个重要措施。

3.食物:由于饲料受到污染,往往成为传播某些鱼类寄生虫病的重要途径,如原生动物疾病。

4.动物媒介:某些动物是寄生虫蔓延的重要因素。其一可作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如腹足类、桡足类及鸟类。其二,鱼体本身带有病原,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因未作应有的处理或处理不当而成为重要的传播源。

鱼类寄生虫如何侵入鱼体呢?这亦是应了解的问题,大致有下述三个主要途径:

1.经口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包囊可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鱼体中。鱼吞食受污染的饲料及带有幼体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艾美虫、绦虫及寄生于肠道中的吸虫等。

2.经皮感染:即是感染阶段之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而感染鱼类。它们可主动侵袭鱼类(如双穴吸虫的尾蚴)或从伤口进入鱼体。

3.经血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在鱼体上较少见。它是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接种到鱼类血液中,病原通过体外寄生虫的口器而达鱼类的血液或组织,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寄生于血液中的原生动物。

对上述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了解,便于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

一、寄生虫对鱼体的影响及危害

1.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撕裂宿主皮肤,使宿主十分不安,病鱼出现狂游并跳离水面。大中华鳋的寄生可造成鱼鳃组织的炎性水肿和细胞增生,外观上出现鳃丝末端肿大发白。机械性刺激、损伤可直接造成死亡亦可由此而产生其他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

2.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这种病变在实质性器官更为常见。如鱼怪的寄生影响宿主生殖腺的发育,导致病鱼不育;舌状绦虫除影响性腺发育外,还可使病鱼体腔鼓起凸出,影响游泳,甚至腹部胀破,导致死亡。

3.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

4.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鲺口刺基部的腺细胞能分泌毒素;大中华鳋摄食时能分泌酶进行肠外消化等。

综合预防措施鱼的寄生虫病又称侵袭性鱼病。在池塘养殖寄生虫频发的地区仅仅进行药物预防是不够的,要贯彻“全面预防”的方针。

(1)鱼池设计和建造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在设计和建设养殖场时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洁、不带病原寄生虫的地方。

(2)切断传播途径。①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②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③购进鱼种放养前和鱼种分塘、转塘放养前都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病原随鱼种进入池塘的途径。预防鱼病发生。④工具专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果有困难,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过消毒处理后再使用。⑤许多引起鱼病的寄生虫以其他动植物为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如许多复殖吸虫的终末寄主为鸟类,因此通过消灭中间寄主或终末寄主亦可起到控制和消灭病原之目的。

(3)强化饲养管理。①饲料清洁。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②食场药物杀灭。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③药物预防。鱼病易发季节定期泼洒药物全池消毒和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孳生,以达到防病效果。④拉网和装运活鱼时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但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生,从而爆发鱼病。因此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鱼病工作的重要一环。

(4)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寄生虫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掌握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内服和全塘遍洒驱虫、杀虫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

(5)重视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后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后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时,可定期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活性促长剂”等,可使鱼类的体质得到较快的恢复,大大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6)改善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二、药物的选择

1.禁止使用的杀虫药物。含砷制剂如福美砷等,含汞制剂如硝酸亚汞和醋酸汞等,有机氯杀虫剂如五氯酚钠等。

2.控制使用的杀虫药物。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高灭磷、杀虫灵)鱼药。此类含磷杀虫剂虽然能够较有效控制鱼类患寄生虫病,但其本身对鱼类的毒性较大。低剂量敌百虫易诱发致畸、致突变。同时,由于此类药物应用于生产的时间过长,很多寄生虫对其产生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药浓度由初期的0.2ppm增至0.5ppm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ppm。不但治疗成本大增,还给养殖水体造成较大污染。

3.推荐使用的安全杀虫药物。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在绿色水产养殖中可安全使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鱼病鱼体寄生虫病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几种鱼体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