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妙用“教学空白”

2009-10-23袁红健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原则效果方法

袁红健

摘 要:数学课堂中妙用空白,可在所谓的“冷场”中,开启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空白 方法 原则 效果

一篇好的文章,讲究含蓄的“艺术空白”,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教学同样要讲究“空白”,其对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如何巧置“教学空白”,培养学生能力

1.组织教学时巧置“空白”

有位教师在讲用竖式计算0.015÷3时,老师列好竖式却停着不往下讲,学生也不知为什么,大概过了半分钟,再引导学生进行竖式计算方法的学习,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课后我与他交谈时才知道,原来在讲课时,他发现有两位学生在下面开小差,于是停了半分钟,这两位学生发现老师停下不讲是因为自己开小差,一下子坐端正认真听讲了。后来我反思这位老师的教学,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留下一点时间上的“空白”,提醒学生自己调整注意力的做法,比教师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不仅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大部分学生思维不被打断,而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达到了和谐教学的效果。

2.引入新知时妙用“空白”

引入新知时,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空白”,设计悬念,故意问而不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所要学的新知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从而自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也就开始了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

3.教师提问时设置“空白”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根据情况而定留“空白”的长短,一般较简单的问题“空白”可以短一些,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问题,要给学生留足够的“空白”,让学生充分回忆、充分思考,这时如果教师急于让学生回答,结果学生要么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语句啰啰嗦嗦,颠三倒四,就会给学生造成阻碍,也影响了思维的发展。

4.知识模糊时巧用“空白”

教学中,往往有些相似的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模糊感觉。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纠正,应给学生留有一些“空白”,引导学生冷静三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讨论,去澄清,这样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解的更深刻。

5.结束新课时留下“空白”

教学结束时,教师可适当地留下与下节课相衔接的“空白”,或留下一两个能使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延伸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新课,往往会取得“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巧置“教学空白”,注意哪些问题

1.适度原则

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空白”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

2.科学性原则

“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空白”艺术才能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三、巧置“教学空白”,可达到怎样效果

1.教学空白为教学提供了生长点

教学空白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个生长点,使教学呈现出多元、开放、灵动而整合高效的态势,拓展了学习空间,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2.教学空白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自主的能力。”教学空白恰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学习。在艺术的补白过程中,学生们多角度、有创意地思考和感受,通过自我体悟和群体交流,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主动·探究·合作”正是新学习方式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教学空白艺术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3.教学空白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空白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使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了可能。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改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而变为了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其间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决定了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种便利和服务。

可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余留一些必要的“空白”,开启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沈松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永学校

猜你喜欢

原则效果方法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可能是方法不对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用对方法才能瘦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