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是班级管理的一剂良方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生生师生关系师生

罗 心

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人际,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主题。背离和谐,人类社会就寸步难行,因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的性格,这正是新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但传统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生活,加之在各种压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导致学生的性格怪异、孤僻。只有在和谐的班级里,才能为所有学生个性的张扬,“人”的成长提供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也只有和谐这一剂良方能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和谐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1.怎样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也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这种心灵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能使教师的思想、言行更深刻地在学生心灵上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师生互敬互爱,从而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过程中教师必须当好“领头雁”,用实际行动创建师生和谐气氛。

魏书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2.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话语来缩短师生的距离,但这种情感沟通绝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放下架子,蹲下身去,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简单粗暴地地训斥学生或空洞地说教。教师应以真诚的爱心、恒久的耐心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秘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融洽的生生关系

1.和谐的生生关系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初中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的需要,引起了人际关系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和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坦言相告的伙伴开放性趋向。而学生在校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因而和谐的生生关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在生活上互相关心,进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2.和谐的生生关系班主任是纽带

班主任在组织与管理班级时,自然地融入了生生关系,为此要极其重视生生关系中舆论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在集体内取得一个应有地位,获得自我尊严和自我需要满足,克服交往中的困难。班主任在涉及这些全方位工作时学生与学生的各种关系都会自然表现出来,这时班主任还应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对和谐的生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3.如何协调生生关系

教育转化班级的后进生,是构建和谐班级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对待后进生,则应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疏远他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给他一个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跟着集体一同进步,在同学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改正自身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与学生友好和睦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形成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

三、和谐的班级氛围

1.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学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主要力量和生力军。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赋予每个学生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发挥他们的最大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求学中习德,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迎接挑战的积极心态。班主任要塑造自我人格魅力,用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学会激励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2.和谐的班集体文化促进和谐班级的形成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和风貌,具有约束、鼓舞、感化的作用,是形成学生良好品质的不竭源泉。主题班会是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通过创新的班级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班主任可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这样同学们在班级活动中,能够广泛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影响和环境影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并能够相互协作,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加深同学友情,强化学生自信心,这无疑对稳定教学秩序,树立和谐班风有重要意义。

总之,当代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让学生“自由的呼吸”,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在和谐的班级精神的感召下,让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使精神品质得以提升,使创造潜能得以释放。这需要我们班级的每一个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市浙江中学

猜你喜欢

生生师生关系师生
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刘善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