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

2009-10-23贾国华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主导性直观性技能训练

贾国华

摘 要:模块式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炼焦工艺》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模块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模块式 技能训练 主导性 直观性 灵活性 高效性

《炼焦工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职业院校煤化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如何根据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以《炼焦工艺》课程教学为例,就模块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阐述笔者对该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一体化模块式的内涵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某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模块的灵活性

每个教学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且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工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需要编排,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可以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基础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适用于多个专业,专业模块中的子模块也能与其他相关专业共享。这种模块化结构便于调节,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求。一体化模块式既适合全日制教学,也适合各种短期岗位培训。在《炼焦工艺》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可分为八大教学功能模块:(1)焦炭及其性质;(2)炼焦配煤理论炼焦煤预处理;(3)炼焦炉;(4)炼焦设备;(5)炼焦炉的操作及维护;(6)炼焦炉内煤气燃烧、传热及热工评定;(7)气体力学原理及应用;(8)炼焦炉的加热制度及特殊操作。以上八大模块基本涵盖了《炼焦工艺》课程理论与技能教学的所有内容,并可根据学生及市场的需求对各模块中的内容加以调整。各个模块的教学应合理安排,特别是基础模块与基本技能模块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机结合,要避免“模块式的教学结构,传统式的教学安排”。

三、一体化模块的主导性

多年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大家都知道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道理,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和学科之间、理论和技能训练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主导性。而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界限来确定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使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在《炼焦工艺》课程教学功能模块的设计上,遵循“适用、应用”的原则,在学习了每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之后,均安排有实训过程去学习和掌握生产应用技术。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四、一体化模块的直观性

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应以能力为中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理论知识中有关内容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让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同时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既可以先讲授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技能训练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技能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一体化模块的高效性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其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又传授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首先,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由于一体化模块式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剔除了那些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补充新工艺、新技术。再次,“一体化”教学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了物质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教学经费,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总之,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注重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

2.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冀中能源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主导性直观性技能训练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