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2009-10-23冯锡源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

冯锡源

摘 要: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切合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提问要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爆学生思维;提问要能激发兴趣,思维灵犀拨点通;提问要能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策略;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提问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学情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实用、有趣、高效,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一、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切合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讲《登泰山记》首段,“泰山之阴,汶水西流;其阳,济水东流”,这句话重点在于表示方位的名词“阳”、“阴”。课本提供了两字的注释,我没有问这两个词怎样讲,而是让学生跳跃层次,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请指出泰山的具体方位。”学生首先必须弄懂“山之阳”和“山之阴”的地理位置,还要联系“汶水”、“济水”的具体方位,然后才能推算出泰山的方位。当学生思考出答案的时候,他们也较好地掌握了“阳”与“阴”在与山相关联表示方位时的讲法。

二、提问要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爆学生思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有位老师讲授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当讲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提问道:“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中心句子,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感情?”结果一连叫了几个学生都没能回答上来,这样老师着急,学生也着急,整个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沉寂了。无可奈何之中,老师自己说出了答案,而课堂气氛直到下课也没能活跃起来。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不应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提问,要尽量帮助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被提问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全班同学的鞭策,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面对上述课堂情况,教师如果给学生热情的鼓励,并加以引导,结果或许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想看,杜甫是哪一年、在什么背景下来到四川的?入蜀后为什么专程游武侯祠?入祠后为何不写巍巍的殿宇、凛凛的塑像,而只着眼于满院的萋萋碧草和呖呖数声的黄鹂?这样联系课前讲的有关背景知识,同学们自然会明白:杜甫此行绝不是一般的游览名胜古迹,做诗也绝不是一般的吟咏歌颂,而在于借景抒情,借武侯祠的荒凉之景抒自己壮志难酬的寂寞之情、凄凉之意。通过老师这样的热情鼓励和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定会一点一点地被开启,逐渐深入,最后愉快地完成提问。

三、提问要能激发兴趣,思维灵犀拨点通

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激起感情上的波澜,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精神振作,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因此,从培养兴趣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祝福》的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什么却以“祝福”为题?学生为之一震后,就急于通览课文去寻找答案,看后不仅了解到小说的全篇情节是始终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四次年终祝福而展开的,情节集中,结构紧凑,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鲜明,而且深刻理解了作者以“祝福”为题,实在是立意深远,独具匠心。

四、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

前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注意提问的策略

教师提问时的表情、体态、声音和言辞能帮助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特别是答案唯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或体态提供足够的信息给学生,使学生能迅速地、准确地作出回答。

注意教师本身的态度及对学生的期望值,注意调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巧妙地“放”和“收”,因势利导,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把握稍纵即逝的“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

合理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但是,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地、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能及时调整、改变原有的欠缺的认知结构。

课堂提问,老师不仅要做到面向全体,而且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老师的指导也应有所差异。对学生迅速而坚定的正确回答,老师首先要表示肯定,如点头、给予表扬,或追问第二个问题等。当学生回答正确但犹豫不决时,老师要对答案予以肯定,然后帮助整理通顺,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完全正确时,老师应先肯定正确的部分,然后帮助学生改正不正确的部分。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根本答不出时,老师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并鼓励答不出的同学不要气馁,争取能回答下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因人而异,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的目的。

提问的艺术还涉及到提问的方式、教师的教态、课文的优劣等诸多因素。但提问作为一门艺术,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孔维红.从语文教学谈课堂提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2.杨婵亚.语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索.发明与创新,2006-3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