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高校离退休教师(职工)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2009-10-23张之望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

摘 要: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西方养老院式机构养老和东方传统崇尚家庭养老都不适合当今中国国情。中国老龄化有其鲜明特点,必须开创出自己的特色养老模式,高校离退休职工须走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道路。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需探索和建立单位、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高校离退休职工 居家养老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由于我国近20多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同时,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0岁,从而不可避免地快速引起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过渡。由于老龄化社会的“突然”到来,在此关键时刻,我国政府、社会如不及时制定出有效对策的话,则其必然将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请“铭记着20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1]。总之,“我们面临着一场无声的革命”[2]。

一、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应对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它不同于西方养老院式的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东亚及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一种把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的养老模式,既不超越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又比较符合我国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在这种社区家庭模式中,家庭成为一个开放的养老载体,老年人在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居家环境的前提下,不仅能享受到养老院式的照料服务,而且能得到来自子女的情感慰藉。具体来讲,居家养老有这样几个优点:首先,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传统的家庭养老护老功能有所弱化,但赡养父母、孝敬长辈的价值观仍占主流,“反哺”仍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其次,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从心理学上分析,老年人存在恋家心理,居家养老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老年人都有倾诉欲望,当子女没有时间当倾听者时,上门服务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慰藉。第三,费用低廉。由于无需为老年人安排专门的住所,居家养老收取的费用比机构养老的费用低廉得多,一般家庭都能承受。西方文化背景及经济条件支撑其更倾向于搞养老院式机构养老模式。东亚中、日、韩等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敬老养老是东亚各国和地区共同的传统美德,在其社会发展中家庭具有关键作用,家庭养老是东方养老的基本模式[3]。中国老龄化有其鲜明特点,必须创出自己的特色养老模式,高校离退休职工须走中国特色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新模式的道路。

二、高校离退休人员机构、管理模式及养老现状

高校本应是从事科研和教育的专业事业单位组织,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相比,现仍扮演着“全权全能政府”的角色,承载着许多本不应该其承担的社会功能,政事不分、事社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事实上,构成了一个“单位制”的小社会,学校的党政负责着所有的教学、科研、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还包揽了其下属离退休职工的住房、医疗、福利、养老、娱乐等许多社会事务[4]。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离退休老年人成为有单位但单位已难以管理的人员。就高校而言,这种情况尤其突出,由于大部分高校都有不浅的校龄,再加上前些年高校的合并“运动”使各高校离退休人员数量大幅度飙升。以下列三所高校为例,苏州大学的情况是:全校在职职工4000余名,离退休职工2400名,离退休职工人数已达到在职职工总数的55%有余;现苏大离退休工作处有在职职工15人,对学校离退休人员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离退休工作处在三个校区设立工作点,以便收集离退休职工健康、生活、养老及思想政治状况信息,并每年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对全校离退休老同志保健、养老、政治思想作出宏观指导意见,并通过退休协会网络,传达到每个离退休职工,并定期举办一些保健讲座、情况通报会、大型游艺活动,大多数老同志生活养老方面沿袭着传统家庭养老,只有极个别老同志住养老院。苏州科技学院和扬州大学的情况分别是:科大全校现有在职职工1600多名,离退休职工700余名,离退休职工人数已达到在职职工总人数的42%,现该校离退休工作处有在职职工9人,对全校离退休人员统一实行一级管理模式;扬大全校在职职工4300名,离退休职工1700名左右,离退休职工人数达到在职职工总人数的40%,现该校离退休工作处有在职职工25人,对全校离退休人员统一实行一级管理模式。另据了解,以上两所大学离退休职工也和苏大一样大部分沿袭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住养老院养老则属于极个别现象。

三、推进高校离退休职工居家养老的途径

党和政府全力推进社区建设,为高校离退休工作社会化方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社区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使居家养老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可能,但毕竟高校离退休职工居家养老这是件事关千家万户的“新生事物”,要把此事办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强领导和政策指导

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坚持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及十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走出由高校离退休工作处牵头,学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社区福利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高校离退休职工居家养老新路。例如,苏大离退休工作处已和苏州沧浪区双塔街道、平江区娄门街道积极磋商,安置本校离退休职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进入信息表的采集、上门服务内容梳理等前期工作,循序渐进,以便让苏大离退休职工顺利地进入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生活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保健中心二个系统中去。同时对本校老同志作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以便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让他们认识到居家养老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家庭、有利于自己的大好事,避免他们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2.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

由于我国社会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原因,高校离退休职工还没有实行社会化管理,长期以来“生、老、病、死”都由单位牵挂着,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事实上给社区居委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与幅度。所以要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地位,树立其威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群众自治功能,协调各方矛盾的社会功能,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这一“特殊群体”居家养老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政策,应该由政府买单的服务,坚决利用政策做好无偿服务;应该由学校买单的服务,由学校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坚决将费用转入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生活服务中心,实行低偿服务;应该由自己个人买单的个性化服务,则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根据自愿原则、市场化原则,实行有偿服务。

3.要合理分工,形成互动

高校离退休职工社区居家养老,不是学校甩包袱,也不是学校向社区支付一点管理费用就能了结之事。其实行社会化居家养老后,学校仍然要继续关心这个“特殊群体”,并向社区提供人力、财力、场地的支持,实行资源共享。例如,苏大南北校区离退休工作点直接设在社区。设在社区的离退休教工之家,事实上,逐步演变成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让学校离退休职工和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心一起活动,让他们“自然磨合”,在社区工作点上的学校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兼任社区居委会委员,充当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联络员。许多学校离退休干部还参加了社区议事会,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主体,这种自治性、自发性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在社区的学校离退休人员日益丰实的多元化需求。这样也为学校摆脱了许多具体服务的直接提供,缓解了高校的管理压力。

4.构建网络,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

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在构建服务网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避免摆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同时,应教育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人性化”服务,防止“模式化”倾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应以街道社区为基本范围,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孵化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跨区域,纵向提供服务。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站点、“慈善超市”的建立,使其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辅助网点。

其五,加强培训,利用社会工作职业化助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培训出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而,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培训中,应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力量。现一套针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在我国建立[5],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的出台,无疑为我国老龄事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增加了助推力。今后,可以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国家认可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对此职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则可进一步打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国际老年人年的由来[Z].一九九九年国际老年人年学习材料.苏州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1998-12.

2.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国际老年人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R].1999-10.

3.北京宣言[Z].第十三届东北亚老龄化研讨会通过.1998-10-3.

4.张之望.苏南高校离退休党员管理问题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08-7.

5.社会工作职业化助力老龄事业[R].中国老年报.2006-8-3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