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009-10-23翟淑芝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革

翟淑芝

摘 要:中专学校是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意味着中专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体现这一特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现有的中专数学无论是在教学大纲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改革这些不适应的方面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改革

21世纪的中专教育主要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以培养受教育者各种就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满足生产、工作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这就意味着中专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其对所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强于对纯理论的把握。但这绝不是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要,因为没有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好具体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学也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客观要求,因此,在教学大纲的编排上、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中专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以下就中专数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需要而进行改革,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内容不实用。如解斜三角形、空间立体几何等,这些内容对中专学生来说缺少实际意义,派不上用场,可以不列入教学内容。二是部分章节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合理。如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列等章节出现了较大的超前性,这些内容如果在使用前讲授最好,也不会造成前后知识连贯不起来的现象。

2.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中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然后按制定的计划进行授课,每个内容的讲授思路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举例、学生练习、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总结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方式。由于每堂课都按计划完成,没有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缺少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环境、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只管教不管懂的“灌”与“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自觉性较差,因而所学的知识也不会扎实,慢慢地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更新观念,改革数学教学大纲。原有的旧的教育观念是以教材为主,不论其内容适合不适合,内容是否超前等,均以已制定的方式要求学生。因此必须更新这种旧的教育观念,按照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去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使其更加符合中专学校教学的实际,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一是删除一些不实用的和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二是将教材中同类的数学理论内容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点模块。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习题进行分类。可以分必做题类(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且50%是填空和选择类型题)、应用发挥题类(属于举一反三类型题)、了解题类(只是做一般了解,不要求掌握)、选做题类(属于潜力题,对一些想深入学习的学生使用)。四是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五是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六是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七是在每一部分内容要求中增加对不同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要达到什么层次的建议,以供学生们参考。

2.积极探索,改革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探索符合社会需要和中专教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接受式、开放思考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成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绝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数学课教学陷入僵化模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作为学生更应充分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去汲取知识,不能只是被动适应教师,要善于从教师的引导中发掘本质问题,掌握其实质,并能加以延伸,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索,做到先入为主。二是改进教学手段,把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于教学。当前计算机在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特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设计教案;(2)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大胆尝试,推行数学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数学考试基本上是闭卷式,因为教学计划中将数学定为考试课(考试课以闭卷式,考查课可以开卷式)。中专数学教学考查的内容很少,且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中专学校来说显然已经不适应了,且达不到考核的效果。数学课的考试不能仅局限于演算、论证,它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增强其实践性。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可以通过笔试检验其掌握程度。但对数学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则应结合所学的学科特点采取实践性强的考核方法来考核,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因此,应该改革数学现有的考核形式,采用闭卷式、开卷式、大作业等综合考核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不同,但所达到的满意效果则是我们所需要的。

数学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与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只有把数学教学的改革融入到学校整体改革中去,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改革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改革创新(二)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