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反思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高雅流行歌曲音乐课

张 颂

新学年开学了,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音乐课,我向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给你们上音乐课?上什么内容?可是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音乐老师来说不能不反思一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被课堂或课堂以外的一些因素所影响。教师还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把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我们的教学内容同学生的需求之间有隔阂

在调查时很多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我们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去给学生上课,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和我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衔接。

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课上成了纯技能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或表面上对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因此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对音乐课讨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再费苦心、再挖空心思去给学生教什么我们自认为有用的知识,还会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呢?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对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感兴趣,这也不见得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恰恰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流行歌曲能迎合同学们的“口味”。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让音乐课去迎合同学们的“口味”呢?我们来看一下音乐课中的唱歌课:学生会唱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后半节课的时间里应付的多,甚至老师在上面教,他们在下面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在调查时学生们自己讲出来的。他们唱歌这样不用心,那么味道又何来、感情又何来呢?那么我们这样上音乐课又有何用呢?不是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浪费老师的时间吗?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他们当然会到课外去找自己认为好听的歌、够味的歌,甚至还工工整整地抄在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唱。

其实,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和学生谈一谈流行歌曲,甚至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一些好的流行歌曲。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或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那么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这样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音乐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我们不应该把流行歌曲完全拒之于音乐教室之外。只要我们对流行歌曲、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分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那么,让流行歌曲进课堂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音乐课上音乐之外的因素含量过高

音乐课应以音乐为主,应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理解音乐。可有些老师特别是上音乐欣赏课,一堂课里的一半甚至一大半时间都是老师语言文字的解说,剩下的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听音乐。他们非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讲个清清楚楚不可,而真正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却很少。用语言表达的比较多,而用情感体验的却较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特性,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欣赏过的作品没印象。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对音乐没了热情。

音乐课就应让音乐来说话,任何缺乏音乐性的音乐教学都只能削弱学生们对音乐应有的兴趣或扭曲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可取的。

四、音乐环境差,高雅音乐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

在德国,随便一个中学生都可能比我们音乐老师的音乐欣赏水平高,都比我们音乐教师知道的世界名曲多。当然,这与很多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分不开。很多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如贝多芬、巴赫、亨德尔、韦伯、舒曼等都生在德国,这都并非偶然或巧合。在德国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那样一种音乐氛围,而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引导。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在那样的氛围中长大,肯定也会达到那种效果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小给孩子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呢?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听到流行歌曲的声音,还有如电影、电视以及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更何况这些歌曲能适合我们学生的口味,媒体宣传能迎合我们学生的心理。那么顺理成章地对我们学生来说这些流行歌曲、偶像歌星真的是“挡不住的诱惑”了。其实,那些流行歌曲他们也不一定真的感到好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加上从小受流行歌曲的影响,人云亦云,只要是流行歌曲、只要别人说好听、只要非常流行就好听。高雅音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匮乏的。既然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为什么不从小对他们进行高雅音乐的熏陶呢?比如,从幼儿班、小学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接触一些高雅音乐,在课堂上,特别是课外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听一些高雅音乐,少听一些流行歌曲,特别是不健康的流行歌曲。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会像接受流行歌曲一样接受高雅音乐。如果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能形成一种教育观念,并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我想在若干年之后我们音乐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肯定不会再像现在这样费力了。像我们的国民素质一样,我们国民的音乐修养肯定会上升一个层次。

根据目前我们的音乐教学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努力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音乐课才会为同学们所喜欢,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高雅流行歌曲音乐课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完美 品味高雅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