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碑志书法兴起的历史背景

2009-10-23庄永堂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魏碑

庄永堂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中国动荡不安,思想领域处于相对宽松自由的时期。动荡的社会促进人的觉醒,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命运的关注也促进了北朝墓志的兴起和发展。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和禁佛活动,大量的造像书法、碑碣和摩崖书法作品也相继出现,异彩纷呈,而且由于北方统治者采取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加上其特有的民族气质,促使魏碑书法形成自由、天真、雄强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动荡不安 人的觉醒 墓志兴起 魏碑

中学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章中提及历史是既往的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其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客观性。而历史学就是研究历史性质特点的一门科学,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过程。它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具体和抽象紧密结合。

魏晋南北朝,艺术领域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秦汉的基础上都有突出成就,为隋唐艺术的高度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其次是使学生通过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和社会、历史与个人关系的认识,从而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更深刻地了解艺术门类产生的真正人文背景。本文对北魏碑志书法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以期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较准确地利用和把握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所谓“魏碑书法”,形成于魏晋六朝时期,包括佛家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等等。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太多的权威约束和钦定标准,与魏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渊源。这时期可以说是战国以来思想领域又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时期,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对盛行。李泽厚说: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新飞跃。这种被称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的基本特征即表现了人的觉醒,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有了重新的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社会动荡也促进墓志的兴起。而墓志书法则为当时书风的体现。

从本质上说,文艺作品应该是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一种自我人格的体现。曹丕把文艺作品看作了生命之延伸,也就是将文艺看作了生命之体现。后汉时期人们由“实用的文字时期”过渡到具有“游戏性质的艺术时期”,到了魏晋时期书法大家辈出,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书写文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种像画一样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书法的技巧,琢磨书法的气韵。故所书墓志千奇百怪,风格不一。

北魏迁都洛阳后的30年间是帝国的鼎盛时期。这时候的书法和浮雕是北魏对中国文化史的最大贡献。魏碑是大动荡之后北魏王朝的产物。北魏承十六国之后北方各族与中原共处已近二百年,虽力求保持代北风习以便统治,但民族偏见亦不能免。对北方广大地区的统治,即使在孝文汉化之前仅仅依靠鲜卑亦无能为力。从文化而言,对南方又不免有自卑之感,因而必须兼容并包。这种文化上打破传统、胡汉交流、兼容并蓄反映在魏碑书法上就成了一种与南方正统的羲献一派截然不同的风貌。北方人没有像南方贵族士人那样把书法当回事儿,写出来的、刻出来的没有那么多规范与约束。所以,北魏碑刻书法不拘一格,浑朴自然,无宗无派,快快活活。不求异而人自不能同之,不求工而世自不能求之,此真人力天工各臻其妙。而世人乃犹敢就形迹以求之,譬如陶潜之诗,真妄人矣!又如徐利明评摩崖石刻经文的书法时说:《金刚经》体势、笔法均介乎隶、真之间,有时还夹杂点篆书成分,从容不迫,变化自如,颇多造意……真可谓天真浪漫,雄浑相茂,奇趣无穷。总之,大背景的文化上兼容并包,加上书写者不造作,一任天然,又兼有北地之豪宕宽博之气度,因而北魏碑刻书法显得不拘一格,浑朴自然。

北魏时期,佛教逐渐盛行,而佛教的盛行又直接决定了大量造像记和一些摩崖刻经的出现,还间接影响到碑碣和墓志……正是在洛阳的龙门石窟的许多造像记中形成了北朝碑版书法的典型风格,并影响着整整一代的书风。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在洛阳开凿石窟,造像祈福。从公元495年至522年,动员民众8万人,造像题记千余块。《龙门二十品》是这个时期造像的代表作,其中的十九品在“古阳洞”中挖掘出来。其中《解伯达造像记》笔力方峻,气势雄强,康南海评其“奇趣妙理,兼备方圆”;《始平公造像记》刻于公元498年,以罕见的阳文镌刻,方峻雄强,气象博大,是魏碑中巅峰作品,后人评价极高,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其具龙威虎震之规。其后灭佛期间又造成大量摩崖经文出现,《金刚经》即是例证。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中国的战乱、文化上的兼容并包以及佛教的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推动了魏碑书法的出现,使之与汉碑唐碑同为古代碑版书法的鼎足。作为历史老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挖掘,但限于篇幅,难于详尽,本文意在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王强主编.《魏碑》

3.曹丕.《典论·论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魏碑
魏碑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魏碑书法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康有为“十美”审美观新解
从《始平公造像记》看魏碑的风格
魏碑的特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在洛阳举行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