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教学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9-10-23苏艳淑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放牛娃新教材预设

苏艳淑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他们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这些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很值得开发与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结合体。实现“预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生成”才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善于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可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在课堂中如何开发利用好学生生成资源呢?

一、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挖掘学生潜力

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其实质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如讲授“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时,是以幽默的故事贯穿这一环节的,其中学生讲的“歌德给傻瓜让路”的故事;著名剧作家沙叶新的美国有美国的弊端,中国有中国的不足,这叫“美中”不足;“碎碎”平安都出自学生之口,自然而然推出结论。

二、对非预设问题不回避,挖掘其内涵

教学活动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提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及时开发,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自我新形象》谈到追星时,出示这样一个案例,“杨某是个十足的追星族,他不但喜欢他们的歌声和影片,而且喜欢他们的服饰和打扮。一天,杨某穿着一件很像明星穿的奇特的衣服来上学,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还要求他当众将衣服脱了下来”。对杨某追星的问题你怎样看?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有同学从中学生要统一着装、穿校服,不盲目追星的角度来谈;有的同学说要学习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高尚的敬业精神。这时,班内一位“不守规矩”的同学站了起来说:“我认为老师做得不对,老师的方式方法不恰当,他不应该当众让杨某脱衣服。”教室里哗然,几个同学也附和着说“他说的有道理”。对于这个老师设计教案时没考虑到的问题,学生却提了出来,这时,我出示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并告诉学生这样的问题会随着我们知识的深入逐步理解。

三、利用学生的求异思维升华学生认识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别是合理的,也是有意义的,正是这种差别,才开启了学生的思想契机。

如: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框中有关伐木工人的这则材料时,我说:“当遇到如此艰难的抉择时,你能果断地选择求生吗?”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去答。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伐木工人采取截肢方法,真的能最终活着回去吗?截肢真的是当时唯一的选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这位学生继续说:“自行截肢,简单包扎,再艰难地爬回去,要流多少血。况且又是在森林里伐木,行人稀少,离家较远,伐木工人非常有可能在路上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再假如在昏迷的过程中,遇到凶猛野兽又怎么办?”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说:“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另一位学生说:“我想了一下,截肢不应是当时唯一的方法。如果先用电锯锯压在腿上的树干一点儿,然后抽出电锯,再斜着锯,如此反复,不是可以脱身了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使精心设计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己的生命,进而领悟生命的意义,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四、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深化理性认识

出示了放牛娃与学者对话之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放牛娃的生活会幸福吗?”按照预先的设计,学生当然应该回答“不会”,因为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按照学生惯有的应和,放牛娃的生活确实不幸福,这样正好开始引入新课,而恰恰在这时出现了相反的声音,更有甚者还在下面振振有辞地说“放牛娃自己会觉得幸福”。这样的回答着实打乱了上课的思路,面对学生的故意挑战,怎么办?突然想暑假的时候学生曾说过“没劲、无聊”,问其原因正是因为天天睡觉、天天看电视、天天瞎玩,又问怎样才不会觉得无聊,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意外,“还是上课好,上课每天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就不会觉得无聊了。”这不正是学生资源吗?于是,对于这个突发挑战,我用已有的学生资源解释并引导现有的学生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反而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材料,全面地看待问题,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和生机,让学生得以信服。

五、将错误资源正面肯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七年级“思品”“丰富多样的情绪”一框,把“情绪”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我宣布“找两个同学”到前面表演时,这时,班里一向不被同学夹在眼里的赵亮同学登上讲台,同学们哄堂大笑,大家意识到心不在焉的赵亮把老师的“找两”当成自己的名字,而这时的赵亮则喜形于色,我及时肯定了他的表演。从那以后,赵亮同学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就可以送给他们整个春天。教师应该不断运用教学机智,引领学生走出迷茫,跨越误区,化解学生的“捣乱”并将它变为课堂的一大资源,是我们教师永远都将面对的话题。

当然,开发学生资源不能冷落教材,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课本为本”,用好文本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把握好新教材,尤其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及教材中的师生活动的设计安排,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方法、能力、价值观的培养,这应该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立脚点。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蔡庄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放牛娃新教材预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吹柳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