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现

2009-10-23汪爱宏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内容教材

汪爱宏

摘 要:探讨开放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从教学观念、方法、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激励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客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最佳联结,高质量地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开放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到来,开放式教学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缺点,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还应该注重开放式教学的设计与实现。

一、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只局限于传授课本内容,以机械的模仿、讲解来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开放式教学,能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基本结构是“问题——分析——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学生不必通过对教师行为的直接模仿来获得学习结果,而是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单一的、最好的答案,而学生的答案通常会超越所呈现的学习材料。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它更适合于各个知识点和操作方法的教学。

二、基于开放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开放

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首先我们要理解教材特点,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新的学习水平,便于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其次,教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求教学内容在组织上也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信息技术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活化教材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趣味,提高学生兴趣,把抽象知识变成直观、明了的具体操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再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选择新版本、新教材、新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2.学习情境开放

学习情境的开放是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因此,学习情境开放应考虑以下方面:

(1)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学习环境,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深奥变得肤浅,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引发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快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

(2)创设灵活的交互环境,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极力促成师生间情感协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以学定教”努力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的思想、思维、感情、活力、知识、个性都存在着差异,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并非适合所有学生,完全的自主性学习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精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情感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3.教学方法开放

开放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而“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1]。教师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惟一的,而是多样的,即开放式的[2]。为了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教师提出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定得少或容易,则造成浪费时间。因此,任务的确定,要富有挑战性,能提供想象创意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评价方式开放

知识建构的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准确的评价,能够适时纠正学生对概念、原理、知识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从而强化对知识意义的正确建构。需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关注发展过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更加强调发展的动态性。

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评价体系多元化。应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现状,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3]。

三、《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的实现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中心”,开放学习环境和任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意识,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多种发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1.开放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以及Word等软件的运用组成,所选内容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构建教材体系结构,内容版本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我们所教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在学习内容安排上,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生活性,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如在学习Word中,我们多收集各方面素材,让学生制作“个人简介”介绍自我,过节日让学生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贺卡,同学之间相互祝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开放的学习情境

开放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友好、安全的人际交流环境,允许学生选择并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淡化标准化意识,减少指令性要求,打破对学生思想束缚,鼓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个性化。如在学习Word应用软件时,我们紧紧围绕制作“板报”这一任务,解析、学习制作“板报”方法,从而掌握Word每个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能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有益于学生增进知识理解、丰富思路、自我矫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让学生自发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

3.开放的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由于其内容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就要不拘一格,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些信息源由素材、案例、习题、论文、电子辞典、网上资源组成,重在给学生提供适量的信息,使学生通过信息的研究运用,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李济英.世界教育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2,195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9,60

3.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6-137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师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学内容教材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