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09-10-23孟宪英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中学创新能力历史

孟宪英

创新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每个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流。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探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尤其要不断吸纳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能带入教学之中;还要注重培养自己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等。总之,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通、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课堂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此同时,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倡张扬个性,反对将学生的新想法、新念头“一棒子打死”,要充分开拓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有独到的见解,充分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点拨;气氛上要多一些民主,少一些专制;语言上要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打击。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推销自我。

三、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地通过历史学科本身特有的素材提倡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明白历史始终是一个进步的、充满着创新的过程。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多启发指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

2.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使学生不从书、不从师、不依常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适当向学生交代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积极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导入新视角,启发学生发现新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时,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1)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分析,它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2)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它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它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施行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历史教材包含着许多创新的素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历史新课标的施行,又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中学历史的创新教育是大有可为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变革教法,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去教育、启迪学生,及时捕捉并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中学历史教学将在创新教育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中学创新能力历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