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的骑楼老街

2009-07-14陈满意

就业与保障 2009年5期
关键词:骑楼老街建筑

陈满意

海口这座邻海的城市所展现的是一种青春的气息。找它的历史根基,远远没有找这里的长寿老人容易。海南岛的百岁老人不足为奇,但是要找保留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筑就难了,海口的骑楼老街可能算是难得一见的瑰宝。这些在水墨画中常出现的黑瓦白墙的民国民居,而今已是斑斑驳驳。雕花的外墙开始剥落,杉木楼板受腐蚀后塌陷,柱头出现了伤口撕开的裂缝。老街在新华路一带,有博爱南、北和解放东、西交叉蜿蜒成一体,北边延展与得胜沙相接。老街的尽头,有古色古香的钟楼,钟楼旁是满载归来的渔船,“钟楼夕照”、“渔舟唱晚”据说还是海口十景之一。

这些老街直卧伏在这座城市逐年膨胀的躯体里,一直到现在还是人气鼎盛的中心。那些带着裂痕的骑楼就像老人脸上的斑痕一样,诠释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风雨历程。这些老骑楼长街,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我想,如果依然有一两位百岁老人藏在看不见的深处,那么老街首先是一条秘密漫长的回忆的隧道,然后是我关于一个逝去世纪的散漫想象的诱因。对一个逝去世纪的想象,那是怎样地神秘、迷人!当所有的人事湮灭,那个世纪留下一片辉煌的残迹悲怆远去。犹如一页气质优雅、字迹端丽,却有点儿漫漶的花笺,或是一张被潮气霉点侵蚀得黄迹斑斑的俏佳人的玉照,让人无法抗拒想象然又永不可得其谜底,让我始终对它怀着好奇和猜测。

说起骑楼,算得是渊远流长。这种“外廊式建筑”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0尺、有顶盖的入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谋生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0尺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外廊的位置在店屋的前部或一边。典型的还必须包括可供行走的地板,高度至少一层,有挡避风雨尖阳的顶盖。这种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巷”。这种建筑最早进入福建,始称“骑楼”。一律的异域风情,与大陆的高楼大厦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海口的骑楼据说主要是在东南亚的“番客”(归国华侨)的杰作,大多是在楼房前半部跨入行道的临街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说,海南的气候多雨,多烈日,这正好可以给行人遮阳避雨。且因东南亚地区不少地方曾是欧洲国家殖民地,又都是临街商铺,故称为商业骑楼。关于老街骑楼的历史因缘,我大抵是不能够触及其中深处的,但凡历史,它便蕴涵着永远也读不完的故事。

置身于这个城市新长出来的部分,和这些老街宛若两个世界,我呼吸不到它的气息,所有生活情节和细节都与它无关。我要去看它得穿过几个车水马龙的街区,所以我很少想到要往那个方向走。工作繁忙以后,连休息时去那里感受一下的日常生活情节也删略掉了。后来我就感觉那些骑楼老街和城市的格调很不和谐,但是那里面杂乱的渐渐被遗忘的故事,却愈发显现出现代都市难以抵抗的魅力。

我对这些老街的接触只能是蜻蜓点水,有时候怀着做客的心情,溜达上一两个时辰便走。在骑楼长街的街面上走,或者那些幽深的老房子里去,可惜却没有机会深入老街的生活,其实那里才是小城生活最有滋味的地方啊。

这些老街上的骑楼是称得上堂皇的一种建筑,虽大多仅二三层,却很高大,外砖内木结构。大木门状如屏风,仿佛可以折叠起来似的。门面不宽,房子却深不可测,横看屋顶连绵,进深未知几许?每栋骑楼总是以两根粗大的砖柱子支撑起头部,因此,两排骑楼相向夹道,看起来就像是两排无名巨兽蹲伏着隔河对望,一望百年!柱子以内的空间方方相连,形如长廊,是任何一个行人的遮阳蓬和挡雨檐。

只要想到书上所说的那绵延十里八里带着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立刻会感到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一种风起云涌的气象。或许海口的那些老街就是关于“富庶”的一则传奇。紧接着便会有“商贾云集”、“牌匾林立”、“繁华如梦”之类的浮想联翩,这是具震慑力的,我无法不景仰那段我看不到的小城岁月。可想而知,当其时,这个城市的港湾里舟楫穿梭、桅杆林立,一派繁忙景象。因为这里是“通商口岸”,得胜沙路的“领事馆”等西洋建筑也掺杂其中。这就使老街上的骑楼老街的建筑式样更具“中西合璧”的特色了。

老街一些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匾额里常常有一枝梅花浮睢。匾额的左右两边常题有对联,只是年代久远,所有的字都已剥落,空遗了一墙让后人在无尽中不断揣想的韵味。骑楼顶上的正中最高处大多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这个吉祥物,就好像一条主线,贯穿海南千年文明的历史。当它在海南的骑楼上出现时,便给海南赋予了许多沉淀在岁月深处的记忆。骑楼里剥落的每一粒灰尘,都在悠悠地诉说往事。

曾经风华绝代的骑楼,而今都变成了临街的商铺,从小吃店、百货店、杂货店、药店到各种现代化商品应有尽有。呼喝声、脚步声此起彼伏,有些刺耳。在落日的余辉里,对门骑楼里不经意间露出新换的铝合金窗户和窗台上无精打采的人家。骑楼站成的老街一定是经历过“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到“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场景,繁华远逝,好在至今有些商铺仍保留着旱前的商号,凭栏、门窗处精美、独特的雕花也在一一呈现着当年烟火稠密的气韵。尽管海口不能够如同江南一般“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但多少有过一分“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气韵和三分淡淡的哀愁。

猜你喜欢

骑楼老街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老街谣
建筑的“芯”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老街(外二首)
骑楼人家
骑楼的故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话说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