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宝小店:微型创业下的“灵丹妙药”

2009-07-14蒋守福

就业与保障 2009年5期
关键词:开店网店小店

蒋守福

时下,在淘宝网上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创业理想之一,而这种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也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如果你冷不丁地问:“你知道目前有多少人在网上开店吗?”即便是“深谙此道”的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不过,前不久,国内著名调查机构艾瑞咨询和亚洲最大零售商圈淘宝网联合发布了一份《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直接且充分的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而这57万人当中,年龄在23岁至32岁之间的占到了将近一半以上。

“上午9点起床,刷牙洗脸之后,简单地吃些早餐,一天就这么开始了。一周再抽出两三天到福州的几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淘货,其余时间大都是呆在笔记本电脑旁,关注着自己淘宝工艺品小店的动静。”

这是钟昕瑜目前的生活。“简单、惬意、自在,和原来那种四处求职、朝不保夕的生活比起来,这就算是天堂!”

说起来,早在2007年7月份从福建工程学院毕业之后,钟昕瑜便开始了她艰苦的求职之旅。但是,并不出众的长相、有点臃肿的身材,钟昕瑜所面临的只能是一次次的挫败。“我老家在福建建阳,父母都是种地的,所以也没指望毕业之后能进一个好的单位。再加上我这个人比较内向,大学的时候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也没有一叠晃得人眼晕的文凭证书。”

从钟昕瑜的讲述中,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个女孩子曾经怎样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劳而无功地奔波着。

“毕业之后,也不想再回老家,所以就在福州市茶会小区和同学一起租了套每月500元的房子。但是,只有2000多元钱家当的我,总不能坐吃山空吧?所以,就随便在网上瞎逛。偶然问,我看到了淘宝上的网店,就注册了一个。”

具体要卖什么,钟昕瑜考虑了很久。和几个同学商量之后,钟昕瑜觉得还是先从卖衣服开始吧。“刚开始我就觉得在网店上卖‘校服是个不错的选择,同学都觉得可行。但是,惟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货源在哪里?在网上搜索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当时就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好像行不通。”但是,当表姐的一个电话打来,钟听瑜眼前一亮。原来学服装设计的表姐一直没找到工作,就想到福州来碰碰运气。

钟听瑜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告诉了表姐。“起初,她还有这样那样的顾忌,后来就被我说得动心了。于是,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几个国家校服的样式,表姐凭着自己的设计思想,对着加以改造一下,便认认真真地做了10套。”

有个漂亮的表姐在,钟听瑜就不需要再另找“衣架子”。将照片放到网上之后,钟听瑜便死守在电脑旁。可是,等了四天,网店依然没有什么动静。“当时就想打退堂鼓,这个时候,反而是表姐在一旁给我打气。”

之后的一个傍晚,终于有人光顾了钟听瑜的小店。“她说非常喜欢我们的设计,还问我们有什么其他款式的。随后,她就买了三套,450元。这可是我们的第一笔单!为此,我们还专门到一家高档的餐馆好好庆祝了一番。”

后来,这位顾客给了钟听瑜的小店一个好评。没过多久,小店的点击量逐渐增加,10套衣服很快售罄。趁热打铁,钟昕瑜和表姐又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做了50套。谁知这50套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就全部售完,纯利润达到5000多元。“随着买主的增多,货源变得紧张起来。幸好,表姐托大学同学联系到长乐市一家小型的服装加工作坊,这样货源的问题就解决了。到2008年9月份,小店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顾客群也比较稳定,月平均收入达4000多元。”

但是,由于兴趣爱好的转移,在2008年10月,钟听瑜便把小店完全交给表姐一个人打理,另外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工艺品小店。

由于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积累,此时的钟昕瑜对网络市场开始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去年9月份逛了一圈大学城,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小型工艺品挺感兴趣。逢着节假日,情侣、师生之间互赠礼品,小工艺品有着很大的市场。”于是,钟昕瑜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搜街,精心挑选了很多精致的小饰品、相册、油画、剪纸等,目前也已联系了一家位于马尾的厂家。

由于喜好这些东西的多是些大学生,2008年11月份,钟昕瑜将住处搬到了大学城附近,安安心心地经营起了自己的淘宝工艺品小店。

“各显神通”的淘宝店主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尤其是在这个可谓是“全民上网”的年代,电子商务因其特有的优势,如突破传统商务交易的时空限制、无限的虚拟商品展示空间(零库存)、以信息流替代传统的商品物流、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异地实时交易等特点,成为一个发展非常迅猛的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最终所带来的是交易活动的简化、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由此也就降低了从事网络创业的门槛,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中来。尤其在现在,关于网络创业的讨论已经在各大媒体“汹涌澎湃”起来。

前文所描绘的钟昕瑜的生活的确让很多人艳羡,但是,淘宝网上和她有着类似经历的店主不下万个,和她卖同样东西的也有一大把。如果没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和资源丰富的货物市场,那么,想在网上开店赚到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为了自己小店的“生计”着想,淘宝店主们也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网上订货”兴许是很多大学生所日夜期待的,而“买莫士”就是这样一家由几个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在校大学生创办的“校园网上杂货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大到牛奶、洗衣粉,小到薯片、QQ糖、巧克力等,购物清单上达6000余种的商品,“只要你轻松点击一下鼠标,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一条短信、一个电话,我们就能为你提供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贴心服务,让您在省钱的同时,免去到超市的奔波劳累。”定位于校园、提供比超市更低的价格、方便快捷的贴心服务,“买莫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生意甚是红火。

目前在浙江树人大学就读的李叶,当初准备在淘宝网上开店时,就把自己最熟悉的日韩服装作为特色货品推出了,事实也证明,“哈韩”带来的开店灵感是不可小觑的。其后,那些穿腻了传统运动校服的学生妹、心中残留着校园情结的小白领以及和李叶类似的“哈韩”一族成了她的主顾。尤其是李叶在网上曝光的“月收入两万元”的细节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因此,李叶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和社区里流传的“淘宝第一美女”。虽然李叶对此称谓不太舒服,但是事实证明,李叶成了学生族中的“致富带头人”,她带动了身边的很多同学在网上开店。可是,李叶的“野心”并不大,“经营好网店,找到乐趣,赚点小钱就可以了,以后再用赚来的钱开一家实体的服装店”。

而张慧开店则是去年6月份的事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张慧的店铺已经颇具人气。除了卖些进口的化妆品,张慧还顺带着

卖些福州特产,月收入也有三千左右。

当然,也会有人想到提供网店需要的耗材,比如纸箱和胶带等,还有一些人专门在校园内经营纯净水业务的。就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只要你有奇特的想法和灵敏的嗅觉,就能成功开一家网店,找到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轻松自在的生活。”

“灵丹妙药”背后的壁垒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难,很多人想到了创业。谈及创业动机,很多人开始变得务实。”最近这段时间工作非常难找,晚上都睡不着觉。眼看着身边的人陆续有了着落,压力就会很大。有时候站在阳台上,跳楼的心都有。”

就业困难,创业又何其容易?“路途艰难而又充满挑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公民的创业问题,由于社会上缺乏相应的创业指导、缺资金、小额担保贷款难等问题,让原本充满风险的创业路变得愈加艰难。特别是那些就业无门却想创业的“困难”群体,由于很多人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创业培训,所以缺少相应的增加成功的筹码,因为创业光是凭着自己的经验与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配合。

每年我们也都会发现,一批大学生的创业公司纷纷以停业或转行而告终。即便是当初“风靡一时”的“天行健”也由于某些原因,悄然“停摆”。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狼狈”之状,缺乏经验、在创业过程当中多是“纸上谈兵”、并不了解创办企业的细节、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创业思路、对具体的市场开拓不熟悉等,这些都成了传统创业之下的壁垒。

而对于网络创业这种被称之为“灵丹妙药”的新兴的创业模式,丁大建曾经撰文指出:“网络创业相较于其他的创业方式来讲,确实是一个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一定意义上)、易上手(对于熟悉网络的人)的创业之路。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具有某些‘先天的优势——一现在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比其他人群更接近网络、也更熟悉网络,有更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如果单纯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创业真的比其他创业方式更接近大学毕业生们。

但是,换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够发达,网络交易的信用不足,缺乏规范、规则和必要的法律,这也是网络创业者所必须面对的。而从事商务活动所需要的经验却并非是大学生的强项,从学生转换为职场人士,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要自主创业的话,大学生的身份转换就是从学生到老板,这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开拓精神,是一个更大的角色跨越,要完成这个跨越,就需要大学生本身具备更多的条件。话说回来,社会也不应期待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在网上开店的人不少,但是能够赚到钱的却是少数。”一些在网店上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也告诫我们,“在网上开店,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简单,有个数码相机、有台电脑只是一个基础,要考虑的还有货源问题,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着义务小商品市场做‘后盾的,同样,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需要克服。”首先就是信任危机。要做网店就要认真做,不然,网上假货过多,造成不少人对网上购物裹足不前。其次是利润过薄。网上开店的太多了,大家一是比信用,二就是价格。因为在网上卖出一样商品的利润是相当薄的,只比出厂价高一点点,所以一家网络店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找对客户群,拥有庞大的客源。就像一些淘宝店主的口头禅:“因为淘宝网上卖同样东西的卖家一大把呢,如果没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和资源丰富的货物市场,网上开店是很难赚到钱的。”

还有一些网络创业者总是羡慕一夜成就百万富翁。“如果抱有这样的心理,是很可怕的。做事情就会比较浮漂,想问题很容易极端。这些根本就不利于成功,可以说是创业者的最大敌人。”

微型创业下的一种可能

网络创业的潮流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表现得更加明显。小小的一个学校竟有千余人在淘宝开店,其中60%的学生的生活费已实现自理。前不久,该学院副院长贾少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比较其他方式,开网店是零风险。即便不能成功,也不会损失什么。”一些专家甚至称,作为微型创业的一种,尤其是那些经过指导的网络小店的成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创业者都是少数,所谓的网络创业也只是职场上千百种职业的一种。“对于千百万不同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这个职业也只能是适于少数条件、机遇具备了的人来干,大多数的人还是要到职场上与其他千百种职业寻求匹配。”

一般经验也表明,经济繁荣时期是创业的好时机。但是时下世界经济走向低谷,我国的经济也受影响明显下滑,虽然国家目前正在努力刺激经济,鼓励全民创业,更有一些专家指出,“其实,创业者初涉商海,不一定非要开大公司做大买卖,那样既不现实,也不叫创业。真正的创业往往是从传统行业中一项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创新、从开个小店开始。”但是现实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擦亮眼睛;大量现存的民营中小企业正处于一种极其艰辛的生存状态,甚至倒闭。这又让我们如何鼓励毕业生们勇敢创业呢?他们将创立的企业不就是规模更小的民营企业吗?其处境是否会比现在的中小企业更好?

实体创业如此,同样,网络创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经济低迷,公民的消费欲望不高,此时的网络创业不能被寄予太高的厚望。所以,一些院校在校生的“淘宝创业”的案例,只可以作为商科专业教学实践的范例来看,而不应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也有人给出不同的意见。“现在的一些网络创业不都是从小生意做起的吗?既然选择创业的话,就要认准了方向,即使一时发展缓慢也要坚持,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和在未来的网络经济大潮施展才华奠定基础,因为许多的创业成功者都是历尽艰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一位在淘宝网上开店快两年的郑枫辉说:“很多事情光靠想和说是不行的,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水有多深。创业一次不成就来第二次,我坚信只要坚持做下去总会成功的。”

于是,我们看到:当传统创业“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今“风风火火”的网络创业便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选择。据一些数据显示,在网的上万个“个人店铺”的经营范围、营业额丝毫不亚于其他的专业店。一些年轻人甚至表示,他们已经将网上创业和就业作为他们职场的新选择。

如同前文所讲,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正在逐渐被中国网民所接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上创业和就业。“只要有数码相机、能上网,很多人都愿意开间自己的网店。”也由于网上开店易上手、易操作、低风险、低门槛,很多卖家的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店首先要考虑成本,在福州开一间杂货店,费用每个月至少也要1000元左右。而在网上开一个网店,免店租,免交易手续费,成本非常低廉。”

这种无店铺经营模式不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原先那些线下的房租水电等杂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网上开店跨越了传统销售的品种、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当然,也无需太丰富的交易经验,哪怕只有几件闲置的衣服也可以在网上开家“兴趣小店”,体验“做老板”的感觉。网络的诸多优势,已让网上创业风潮在全球各地兴起。所以,网络创业也被传媒称之为创业与就业的“灵丹妙药”。

一种模式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作为微型创业的一种,“网络小店”给那些仍在找工作的路上,惶惶然挣扎沉浮的求职者们提供了一种较为实际的可能。虽然各式各样的创业故事,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坚持下来的或者半途而废的,在如今这个“全民上网”的年代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然而,如果你有着独辟蹊径的择业眼光,就可以在网上“打拼”到属于自己的一家“店铺”。因为,就像媒体所讲的那样:“网络创业并不只是一栋‘美丽的空中楼阁,它拥有着‘无可估量的前景。”

猜你喜欢

开店网店小店
凯特的小店
蜘蛛开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小兔开店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在家“开店”记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