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都希望“体面劳动”

2009-07-14李文棋

就业与保障 2009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师福建省

李文棋 李 军

福建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已达到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企业,2009年开始将“体面劳动”纳入创建的内容,与提升创建质量。那么“体面劳动”的起源、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月7日出席“2008年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时提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劳动”新概念,明确指示:“体面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文明劳动,包括劳动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工作岗位等等,“体面劳动”需要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范畴应包括: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要给劳动者提供良好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者有良好的收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保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者等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人为本、依法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前提。

“以人为本”是指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依据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与职工(劳动者)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订立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职工培训、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制度应当体现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奖励与对违纪人员的惩罚相结合,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规章制度就没有效力。其次是依据程序,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时,应当经职(教)工代表会或者全体职(教)工大会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教)代会平等协商确定后,用人单位必须将规章制度和重大决定事项公示告知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劳动者,以便使企业内部全员自觉遵守执行。同时企业要依据规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从而达到加强对劳动合同制职工和无固定期限劳动者的管理之目的,并按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与企业12条标准来建设企业,才能使企业即达到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的同时,又为实现“体面劳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和条件。

注重以情动人,情感结合科学管理方式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点。

以情动人,情感结合的科学管理方式,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和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础。要实现“体面劳动”,以情动人,情感结合的科学管理,对于企业的增效巩固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利益和企业内部劳动者的利益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一家企业(公司)要实现领导与劳动者、劳动者与企业的和谐相处。因为在一家企业(公司)中职工是主体,只有满意的职工,才能创造满意的客户,客户的满意就会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长。因此企业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关心职工、善待职工放在心上:首先是企业(公司)要为职工创造和提供安全舒适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从而增强职工为企业工作的荣耀感。其次:要尊重职工,走近职工与职工和谐相处。企业(公司)领导与劳动者的和谐相处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一些企业(公司)因劳动关系比较紧张,那么一旦发现企业(公司)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强迫加班、粗暴管理就会爆发职工罢工、上访、上街,甚至于与企业主、管理人员产生暴力冲突的行为,员工就会用脚投票或离开企业(公司)等等。

实现“四个公平”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和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体面劳动”提出新的要求。而分配公平,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公平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这就要求企业要按照“四个公平”的要求,切实重视员工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在注重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的同时,要关顾到企业中员工(包括劳务工)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的抵御劳动者争议的发生,才能实现企业内部劳动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促进和谐稳定和“体面劳动”的实施,是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根本。

在当今企业的竞争中主要表现为知识和产品质量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劳动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使劳动者凭知识掌握各种业务技能,提高知识素养,成为知识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知识参与竞争、凭知识创造价值、凭知识掌握企业(公司)的命运。而创建和谐企业和实行“体面劳动”又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

泉港区山腰盐场

山腰盐场地处国家级石化基地——泉州市泉港区,南靠沿海通道,北临驿峰公路,距火车站仅两公里。场内有1000吨盐业专用码头,交通便捷,位置优越。企业现有生产面积9万公亩,年生产能力9万吨,年实现产值2100万元,年上缴税收650万元,是福建省最大的食盐(载体盐)生产基地、全国107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盐场现下辖9个工区,60个班组,1家合资公司,两家针织厂,在职盐工1800多人,退休职工2100多人。广大员工弘扬“敬业创新、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系列产品多次被评为“信得过产品”和“闯天下产品”。尤其是天然优质细白盐,被誉为闽盐的“代表作”和“拳头产品”,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和福建省工业品博览会银奖,产品销往上海、日本等地。企业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纳省税300强企业、泉州市纳税50强企业,长期被福建省主管部门誉为“全省盐业系统的排头兵”。

近年来,盐场被中国社科院、中国发展研究院等五个部门联合授予“2005年度中国企业改革百佳先进单位”,荣获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厂务公开工作示范点”和“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依法治市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经济、综治、精神文明等工作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福建省建筑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福建省建筑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是经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中心主要负责专业技术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归集和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患、个人求职信息:委托人事代理和推荐就业;毕业生就业登记: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调动;毕业生进榕户口管理:流动党员管理:职业指导、职来介绍和再就业援助;组织申报建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

育培训和职业培训、技能考核鉴定;毕业生人才储备、就业见习、派遣就业等服务。中心内设就业部、代理部、派遣部、培训部、成教部、职改办和流动党员服务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中心下设福建省建筑行业职业培训基地、福建省建安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工作机构。欢迎各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来电咨询。

培训部电话:0591-87278682

就业部电话:0591-87278679

联系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0号(建设厅大院内)

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

宣传技工院校品牌,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开发与应用,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劳动保障部门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特色,涌现出一批具有品牌竞争力的技师学院,得到了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为了集中宣传和展示这些品牌技工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推动招生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批推荐这些重点技工院校,供广大读者交流和参考。

厦门技师学院是由厦门市政府创办的公办职业院校,由厦门市主管工业的叶重耕副市长任董事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等领导组成,学院与厦华、厦新、太古、厦工等企业共同设立校企合作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技工技师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出国劳务培训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

学院新校区占地617亩,一期校舍面积104412m2,二期完成后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读。新校区由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设计,校园建筑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绿树成荫,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师资中31人具有高级职称、49人具有中级职称,涌现出一批“名师”。林琳老师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福建省技工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谢寿衡老师荣获2004年福建省第一届计算机调试员大赛第一名,获得“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十大技术标兵”、国家信息产业部“行业技术能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技术能手”、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技工培训基地”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教学、培训并重,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办学特色,学生在校期间,有近1/2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此外,学院已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从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习实训装备,建有数控技术、家电维修、自动控制以及液压传动等22间实训教室,拥有30,000m2的实习实训场所。2008年,厦门市政府投入2500万元,依托学院启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软硬件条件位列全省第一。

1999年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学院优秀毕业生冯鸿昌先后荣获“厦门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工”,“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行业港务类技术状元”,“厦门市文明市民”,“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厦门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团省委委员。优秀毕业生陈国信成长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知名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专家,曾获得“厦门市技术能手”、共青团福建省委“新长征突击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院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福建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闽台合作职业培训实训基地”、“福建省高级技师培训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职工培训基地”。

福建技师学院(福建省高级技校)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福建技师学院是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由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管,集学历教育、技能培养、技师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省属公办院校。

学院地处交通便利的福州西郊,闽江之畔,占地116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学生公寓、田径场、礼堂电影院、图书馆、食堂、小卖部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校生3500多人。开设工业电气自动化、数控机床加工、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会计、电子商务、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多个专业。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高中(职高)毕业生、大专或本科生。开展对外培训,包括上述专业(工种)的社会培训和下岗、转岗、农民工培训。

学院依托中德职业培训合作桥梁,引进德国先进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教学课堂-现场化的办学特色,使教学直接与产品结合。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长期与“华映光电”、“冠捷电子”、“厦新电子”、“厦门路达”、“星网锐捷”、“冠华模具”、“东南汽车”、“中铝瑞闽”等大型企业协作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并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展中、高级职业学校和培训实体以及企业单位的师资和技术骨干培训工作,近三年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受到社会赞誉。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技师、讲师、高级技师、高级讲师占80%以上,其中黄鸿根老师是2007年全省事业单位唯一的钳工高级技师,还有多人曾获得省、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学院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近几年实训设施、设备投入两千多万元,建立了有独立校园联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500多台电脑可直接连接互联网)、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自动控制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维修与调试实验室等。2004年福建省政府、德国莱法州政府及西门子股份公司三方签署《共同声明》,在学院设立“福建省中德职业培训与咨询中心”,创建了3个国内较先进的自动化实验室。

学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好技术,服务

社会”为办学质量方针,办学效果显著。自1995~2007年连续五届(1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学校”;2002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2003年学院学生在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网页设计”项目第一名和第三名,“钳工”项目第一名和第二名,在全省参赛的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技校、职高和高职院校)中取得最好成绩;200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项目)示范校: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贯标复评及质量管理[ISO9000]认证:2007年学院学生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福建赛区取得中、高级钳工第一名和中、高级维修电工第一名,中级焊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总成绩为全省技工院校第一名,获团体一等奖。

龙岩技师学院

龙岩技师学院前身系创办于1979年的龙岩地区技工学校,学校地处龙岩市凤凰北路,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1年增挂龙岩职业技能学院牌子,2002年升格为龙岩市高级技工学校,并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福建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立足高新技术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008年1月该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百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成为我省仅有两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示范职业院校之一,树立了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技工教育生命力在于不断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001年,学院率先在全省职业院校开设高级技工专业,此后根据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又开设了数控应用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等高级工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04年学院培养了我省职业院校首批高级技工,积累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2006年针对社会急需的技师、高级技师,又在全省率先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械装配与维修、电气工程技术等3个预备技师专业,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办法。目前预备技师专业在校学生1898人,高级工专业在校学生3750人、成为福建省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最早、规模最大的职业院校。

打造一支具备核心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龙岩技师学院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师资作为学校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培训,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涌现了一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名师”。黄梅亮老师被评为龙岩市首届“名师”,邱平基老师被评为“龙岩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张玉春老师精心组织技能教学,不断探索技能教学改革,其指导的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数车、普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他本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从2001年开始,学院从全国高等院校招聘高新技术专业教师82人,从原龙马公司调进两位工程师技术副厂长,聘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客座教授3人,外聘本市企业能工巧匠25人,建立起与高级技工、技师培训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先进的技能实训设备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

龙岩技师学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完善实训设备,保证实习工位。目前拥有20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具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CNC数控雕刻机、线切割机、表面贴装、XK-2001型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等一批现代教学实习设备,所有专业都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基地。

突出技能培训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龙岩技师学院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按4:6的比例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教学时间。理论教学坚持适度、够用原则,实训课突出技能培训,合理安排实训岗位,确保技能训练的效果,技能教学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学校获得全省技校教师钳工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全省职业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能大赛团体第四名,全省技校普车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2006年获得全省技校数车技能大赛个人第一、二名;全国数车技能大赛个人第二名;2007年获得全省技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08年荣获全省职业院校钳工技能大赛第一名。

凤凰腾飞兮壮于行!龙岩技师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一流职业学校”、“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挤身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同时也孕育了许多优秀高技能人才毕业生,2007届毕业学生丘友青在参加全国第二届全国数车技能竞赛获第二名,学生林晟洪参加全国钳工技能太赛荣获福建赛区第一名。更多优秀毕业生成为了企业技术中坚和技能骨干,高技能人才铬印着创业的辉煌,呈现出技能的力量。

南平技师学院(南平市高级技工学校)

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适应市场竞争能力作为解决推进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矛盾的关键环节,通过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加快培养重大项目实施及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急需的技术工人。采取技工院校等中等职业院校扩招措施,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

南平技师学院由南平市第一技工学校、南平工业学校、南平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南平机械中等技术学校合并而成,现为闽北规模最大的工科类职业学校。于2001年和2002年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全国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高级技工学校”,2007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为“技师学院”,具有培养中专、中技、高技学历资格,技能上具备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技术等级的能力。

“双师”型师资表现突出。

学校开设我省首个钳工、电工高级技师班,对专业老师重点培训,每年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培养一支靠得住、懂理论、会技能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讲师55人,高级技师23人,技师24人,80%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取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100%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获高级工技术等级。师资力量在我省同行中名列前茅。高级技师杨闽山同志多次参加比赛获奖,被评为“省技术能手”。

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喜人。

2004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选手王志海荣获维修电工组第一名,同时获得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雏鹰奖,是我省技校选手首次在该项目中夺魁,学校荣获“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优秀教学组织奖”:2005年举行的福建省钳工、车工职业技能大赛该校荣获团体第二名;2007年举行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竞赛中,该校陈绍华等三位同学囊括了钳工组一等奖,黄敏迁、黄文广获得了车工组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技术、用技术、争当技术能手的热情。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成立了由校长为主任的“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提出“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培养目标”。南平铝厂已在该校开办四届“南铝专班”学生达500多人:南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二届“电缆专班”,现又与该校合作开设了“高级机电电缆专班”,培养未来电缆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南平嘉联化工也开设了一个“化工专班”。南平市的重点企业已把该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我省的东南汽车有限公司、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都和我校开展联合办学,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学校提出“长远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新建了一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实训大楼,实训工位增加到2000多个,做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通过技能鉴定。2007年共有2056人次参加了电工、钳工、车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劳动保障厅颁发的职业技能培训证书,43人取得了高级工技能证书,鉴定站在全国质量评估中,被省技能鉴定中心推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先进站。

对内对外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2007年开展了9期社会培训,举办了电工、电焊工、液化气安全员等培训,共1705名。承担了市总工会、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电工、焊工、钳工等各类工种职业技能竞赛。

坚持“育四有人才,让三方满意,集二强合力,创一流学校”的办学理念,严格执行国家重点技校质量管理标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勤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整。校园内绿树成荫,景色恰人,是福建省绿化红旗单位,也是福建省省级文明学校,并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师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