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

2009-06-22申惠仁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多义歧义

摘 要:“好”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构成“好+VP”结构。读上声的“好”在“好+VP”结构中表达“便于、宜于”“可以、值得”和“容易”等意义。读去声的“好”在“好+VP”结构中可以表达“某种情况容易发生”(VP受“好”的修饰),也可以表达“喜欢”(VP是“好”的宾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的“好+VP”结构形式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好” 句法结构关系 语义指向 多义 歧义

一、引言

“好”和名词性成分(NP)组合成“好+NP”结构。“好”具有上声和去声两种语音形式。“好+NP”为定中结构时,“好”读上声,其语义可以概括为:

A.使人满意的、优点多的:好东西、好人

B.健康的:好身体

C.相好、友好的:好朋友

其中“A.使人满意的、优点多的”是高度概括的语义,在和语义比较具体的词语组合以后,“好”的内涵才得到具体化,比如,“好头脑”是“善于思考的头脑”,“好方法”是“有效的方法”。“好+NP”也可以是动宾结构,这时,“好”的读音为去声,如“好面子”。有些“好+NP”动宾结构已凝固成词,其词性为形容词,如“好客”“好酒”等。

“好”还可以和谓词性成分(VP)组合成“好+VP”结构,“好+VP”可能是状中结构,也可能是动宾结构。“好+VP”是状中结构时,“好”有上声和去声两种读音,“好+VP”是动宾结构时,“好”只能读去声。

作状语的“好”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这时,受“好”修饰的谓词性成分多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例如:

(1)道静心里好难受,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杨沫 《青春之歌》)

(2)真的好想你,真的。(张平 《十面埋伏》)

以上是作为程度副词出现的“好”。下面要探讨的“好”仍然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前,但并不是程度副词。

二、上声“好”和VP的组合

(3)你留个电话,到时候我好通知你。(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4)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5)咱自己有些难处,好克服,难不住。(冯德英 《迎春花》)

上述三例中都有“好”字,其后均为谓词性成分(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好”都是以不同的意义出现的。在例(3)中,“好”表达的意思相当于“便于”,在例(4)中,“好”相当于“可(可以、值得)”,在例(5)中,“好”相当于“容易”。

(6)a.她不讲,我也不好问。(官伟勋《林豆豆的三次自杀(上)》)

b.有什么好问的呢?(戴厚英 《流泪的淮河》)

例(6)中的两个“好问”的意义有所不同,(6)a中的“好”表“便于”,而(6)b中的“好”表“可以、值得”。表“便于”的“好”和表“可以”的“好”,两者之间的界限看似分明,实则模糊。如:

(7)有什么不好问的?

在例(7)中,“好”表达的意义,既可以理解为“便于”,也可以理解为“可以”。

(8)a.这有什么好解释的,真奇怪!(谌容《梦中的河》)

b.这个说法好像是成立的,但也有不好解释的地方。(张炜《羞涩和温柔》)

(9)a.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读者》)

b.膨体纱比毛线好洗,当外套穿。(池莉《太阳出世》)

例(8)中的“好解释”表达的语义并不相同,在(8)a中,“好”表“可以” ,在(8)b中,“好”表“容易”。与此相同,例(9)a中的“好”表“可以”,例(9)b中的“好”表“容易”。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读上声的“好”在谓词性成分(V/VP)之前表示以下三种不同然而相关的意义:

表不同意义的“好”出现于不同的句法环境。下面例(10)~(12)中的“好”意为“便于”或“宜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可以是单个动词,如例(6)a,但更多是动宾结构。

(10)人多,不好吃饭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1)车站人多,不好动手。(《人民日报》1995年)

(12)我也不好问她粮食是从哪儿来的。(张贤亮 《绿化树》)

例(13)~(15)中的“好”表示“可以”或“值得”,其后的谓词性成分多为单个动词(V)。这类“好”常用于“有什么好V的”或“没什么好V的”句式。

(13)该负的责就得负,有什么好怕的。(《人民日报》1996年)

(14)十多年没见了,也没什么好带的,只给二哥带了几只飞龙!(梁晓声《关于大小》)

(15)我也没什么好问的了,但是我发现她此刻越来越出神地看着我。(朱文《我爱美元》)

例(16)~(19)中的“好”相当于“容易”,其后的谓词性成分一般为单个动词(V),“好V”结构可以变换为“V起来容易”结构。

(16)道理好懂,可是一些企业做起来却往往大相径庭。(《人民日报》1994年)

(17)靠少数人去做不行,如果能形成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局面,事情就好办了。(《人民日报》1993年)

表“容易”的“好”有反义词“难”。例如:

(18)随笔好写,因为它不拘形式;随笔难写,因为它需寓叙、议、抒、理、情于一体。(徐光春《走过长弄堂》序)

(19)只要你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难办的事情也好办了。(《人民日报》1994年)

表“便于”的“好”和表“可以”的“好”都没有相对的反义词“难”。

三、去声“好”(副词)和VP的组合

如前所述,位于动词前的“好”相当于“容易”,例如:

(20)这件事好办≈这件事容易办

此时,“容易”表示“简便、不费事”。在上一节中讨论的“好”相当于表“简便、不费事”的“容易”,以下记作“好1”。“容易”还具有“发生某种情况的可能性大”的语义。例如:

(21)过去,邮局用人工分拣信件,劳动量大,效率低,还容易出差错。(《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我们发现,表这一语义的“容易”有时候也可以改为“好”(以下记作“好2”)。

“好2”读去声,词性为副词。“好2”意为“某种情况容易发生”或“施事主体有某种倾向或习惯”。“好2”指向动作的施事主体,如例(22)~(24);也可以指向时间或空间(即与事),如例(25)和(26)。

(22)酒喝多了好惹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3)我们家宝宝好打嗝。

(24)这孩子好晕车。

(25)这个地方好出车祸。(王为民,1989)

(26)这个时候好出差错。(同上)

一般来说,受“好2”修饰的VP带有[+非自主]语义特征,因此,“好2”可以进一步表示“施事主体无法阻碍某种动作行为的发生”。

王为民(1989)曾指出,动词的多义性会造成歧义现象:

(27)这孩子好摔跤。(王为民,1989)

“摔跤”作为非自主动词出现时,例(27)表示“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地摔跤,拌跤的动作很容易发生在这孩子身上。”但如果“摔跤”作为自主动词出现,那么“好”是动词,“好摔跤”表示“喜爱,嗜好摔跤这一运动项目”。

四、去声“好”(动词)和VP的组合

动词“好”读去声,表“喜欢”。我们把动词“好”记作“好3”。一般来说,“好3”带的谓词性宾语具有[+自主]义,这与“好”的语义有关系,施事主体喜欢做的动作自然是自主的。“好3”指向动作的施事主体。

(28)陈建功生于浙江绍兴,从小好学,一向是文理兼优的好学生,数学尤其突出。(《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9)你一不好吃,二不懒做,全心全意为村里办事,父老乡亲自然就会把你高看一眼。(《人民日报》1994年)

注意,例(30)中的“好学”是“好1V”结构(表“容易学”),不同于例(28)中的“好学”。

(30)盲文文字由六个小点组成,变化拼音,只要用心,很好学的。(航鹰《明姑娘》)

例(31)中的“好吃”是形容词,不同于例(29)中的“好吃”。

(31)把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全留给了孩子。(《人民日报》1993年)

五、“好V”式形容词

“好V”式形容词有:好看、好吃、好闻、好听、好玩、好使、好受、好笑 ……

“好V”式形容词中“好”只是作为语素而存在,V多为单音节感官动词。“好V”式形容词表达的语义可以概括为:(某一名词)在V这个方面具有使人满意的性质。比如,“好看”表“看某物(某人)时感到好、感到满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好V”形式既可以是“好V”式形容词,也可以是由“好”和V构成的词组。以“好吃”为例,根据具体的语境,可能是表“味道好”的形容词,也可能是表“容易吃”的“好1V”结构。不仅如此,正如上一节中所说的,“好吃”还可以作为动宾结构“好3V”出现,但由于“好3吃”的“好”读去声,主语由施事主体来充当,所以,形容词“好吃”和“好3吃”很容易区分。然而,形容词“好吃”和“好1吃”的“好”都读上声,主语一般都由受事成分来充当,因此,可能会产生歧义。例如:

(32)核桃不好吃。

例(32)中的“不好吃”既可以理解为“味道不好”,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有壳)不容易吃/吃起来不容易”。实际上,大多数“好V”式形容词可以兼作“好1V”结构。以“好过”为例:

(33)就要分别了,心里真不好过。

(34)现在的日子好过了。

(35)公务员考试好过。

例(33)中的“好过”是“好V”式形容词,表示“感到舒服、愉快”。例(34)中的“好过”可以看作是形容词(表“生活上富裕”),也可以看作是 “好1V”结构 (表“容易度过”)。例(35)中的“好过”是“好1V”结构,表示“容易通过”。可以说,形容词“好过”的两个意义之间是有某种联系的(生活很富裕,所以感到舒服)。“好1过”能表达两种意义,这和动词“过”的多义性有关系(“过”兼具“度过”和“通过”的意思)。

六 、结语

“好”可以和谓词性成分组合构成“好+V/VP”结构。本文分析了“好”和谓词性成分组合时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有时候,一个“好V”形式表达的语义根据语境的不同而变化,也可能发生歧义。“好+V/VP”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王为民.“好V”和“好VN”[J].汉语学习,1989,(2).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申惠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多义歧义
“当”字衍生词语的多义研究
“事件·物质”类名词真的没有事件义吗?
“当”字衍生词语的多义研究
从句法学角度看英语歧义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Syntac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mbiguous sentences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锦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