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2019-08-27田佳黎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多义幽默

田佳黎

摘要:本文在探究成都语言类节目《李伯清评书》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成都方言中的极富地域特色的社会称谓语。通过对成都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界定和构成进行的分类整理,本文将深入了解到成都方言中社会称谓语的特征、构词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从而理解到成都方言独特性并为成都方言的保护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社会关系;构词;比喻;多义;幽默

社会称谓语是一个区域人民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语言构成部分,故这些称谓语都带有极强的方言性。在成都,社会称谓语在成都方言中担当起重要的社交礼仪的作用,在日常语境中,人们常听见如“哥老倌”“老几”“你娃娃”等这样的称谓语。本文首先是通过还原成都人说话时的日常语境,并通过研究这些称谓语的应用来分析成都方言中社会称谓语的特点特征。

一、成都方言中的社会称谓语的界定及构成

一般来说,汉语称谓语是指包括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主要称谓语在内的系统性的语言学名词。亲属称谓语在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中为“对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1](p1)而社会称谓语则是相较于亲属称谓语更能广泛适用于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称谓语,它表示人们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称谓语,发展也比较快,它也更能打上方言的烙印。[2](p63)

李伯清的散打评书作为一个地方性方言艺术,在其中运用的成都方言中的社会称谓语无疑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也使例子更加贴近生活更易懂、方便接受。在李伯清评书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我们那个老几还是能干”“你娃打,你娃打”“旁边的人就懂了三,这三幅颜色就……”“看下黄龙溪有没有美女啊”“隔壁这些老师就不安逸了”类似的富有社会称谓语的方言语句。由此,可以分析得出社会称谓语的几大类别:通称称谓语、职衔称谓语、亲昵称谓语、戏谑称谓语以及泛称称谓语等。

(一)通称称谓语

通称称谓语是指适用范围广,不拘泥于特定对象的称谓语,一般适用于社交场合。特点是数量少、使用广泛、频率高。[2](p63)

成都方言中常用的通称称谓语有“美女”“帅哥”“老师”等。“帅哥”“美女”本指形容男性和女性长相美丽漂亮。后使用情景扩大,称谓泛指所有男人与女人,成为了敬称。“老师”本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也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等有能力的人。后随着第二个意思地广泛应用,这个词语便逐渐从职业称谓中脱离出一条分支,成为成都人口中常见的敬称。一般在“老师”前还会有个人的姓氏如“王先生”“李先生”等。

(二)职衔称谓语

每一行业都有不同的职业分类,每个职业都有其职业的头衔的高低之分,故成都方言中的职业称谓语是多种多样的,也包括职业性称谓(如医生)、头衔性称谓(如老板)、关系性称谓(如师傅)等。[3](p268)

而一些特殊的职衔称谓语是不能忽视的。如“糟了,咋个遇上一个黄司机”中的“黄司机”指的是开车技术稍差的司机;如“前面执勤的是一个二警察”中的“二警察”指协助警察执行公务的辅助警员。成都人往往不满意直呼他人的职业称谓语,喜欢在前面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从而更加细致地将一项职业划分为若干个领域。又如“黄太婆”为指挥行人过马路的协助员,而这些协助员一般为40、50岁的阿姨,因她们身穿黄色执勤衣而得名。从这里可以看出成都人创造社会称谓语的时候,大多喜欢用有象征意味的颜色和事物来限定人物身份。

有些时候,成都人也倾向于直接性地称呼他人的职业,并在职业称谓语后加上“的”如用“做活路的”“收银的”“扫地的”代替“雇员”“收银员”“清洁工”等职业称呼。

(三)亲昵称谓语

亲昵称谓语是指当人们彼此熟悉时,为了表示关系的亲近所营造出一种“亲昵”的语言交往环境。形式上较多使用名词的重叠式有如“瓜瓜”“幺幺”。“幺幺”即指对最小子女的爱称;[4](p429)同时表示昵称称谓的还有在词根前面加上前缀“老”“小”加上后缀“儿”“子”等。如成都人在交往时比较爱说“老王”“老李”,前面的“老”字失去了它本身的词根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在特定讲话语境中,表现说话人对表达对象的尊敬。

(四)戏谑称谓语

戏谑称谓语是指在不太严肃的场合,对说话人或自身的一种“调侃性”的称谓语。在成都方言中这些戏谑称谓语时常常含有贬义的色彩,如“假老练”指没经验而冒充经验丰富,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性称谓;“贾素芬”其指言行不一的年轻女性,因常出现在李伯清评书中而得以出名;“弯弯”,这个称谓语流行于改革开放之后,泛指由乡下进城的农民,因长时间弯腰劳动而得名。后因此称呼有损成都人民形象之嫌,列入公共场合从业人员禁止使用之列。

但有时,随着说话人的语气变化有时又会与亲昵称谓语进行一种转化。在李伯清评书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如“宝器”“闷兜儿”“死/批娃娃”“胖娃儿”“黑娃儿”等的称呼。以下举例“死娃娃”“干虾儿”“宝器”“闷兜儿”。“干虾儿”形容人干瘦;“宝器”一指形容他人像活宝的样子,二指像活宝一样的傻瓜,“闷兜儿”一指责沉默寡言的人。二指傻乎乎的人。[4](p227)人们可以听见这样的话语“嘿,闷兜儿,你把隔壁妹妹喊到包间角角头坐到爪子。”但有些时候,“闷兜儿”在特定语境中,也可以指说话人(往往是说话对象的亲近的朋友)对说话对象的调侃,而这种称呼往往为亲昵称呼,形容人“傻得可爱”。

(五)泛称称谓语

近几年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审美情趣的雅化,现代汉语称谓语体系发生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原有的称谓语应用对象和范围逐渐扩大、广泛化,原本有褒贬色彩的称谓语有一定指向意义的称谓语趋于含义上的中性化。

称谓语泛化现象是由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此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5](p109)在成都方言中泛化称谓语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泛称称谓语。如普通话称谓语里的足下、在下、阁下等。在成都方言中,如称自己为“老子”;称对方“美女”、“帅哥”、“老师”等。二为由亲属泛称称谓语转化来的泛稱称谓语[6]p65。如“小妹儿”“兄弟姐妹”“哥老倌”“哥子”“老几”(原本为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几的意思,后《新方言·释词》中写道“轻其人则称老己”而《大波》中则称“老几”原本无确切意思,[7](p265)为泛指。但由于第二类泛称称谓语在成都方言中意义不固定,所以常常会随着说话人语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哥子”此称谓语,第一种用法表示对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敬称“二天有空,一定要陪你哥子吃茶。”第二种用法则表示用于自称,略带自负意味“你老弟办喜事还把哥子们瞒着喱。”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多义幽默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一个所谓多义句式的本来面目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