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形势下的教育“惩戒权”

2009-06-13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戒尺体罚惩戒

吴 娟

长期以来,惩戒教育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是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惩戒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古代,老师都有一把戒尺。有人认为,戒尺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儆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缺;第二是尺度和方式,正是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的警戒标准。

背景材料:因未按要求自带清洁用具参与教室清扫,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乡双龙中心小学一年级(2)班3名学生被班主任体罚。这名张老师要求3名学生脱下全身衣服,赤身裸体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一体罚事件发生后,受到了社会大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日前,记者从盘龙区教育局获悉,教育局已经对该老师做出了严惩,并将其调离教学岗位,不再从事任何教学活动。

一、教育暴力严重伤害学生身心,谁来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学校教育是孩子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如果身为老师用如此方式惩罚学生,不仅不会教育到孩子,反而是极大的身心摧残。据3名被体罚学生的家长反映,事情发生后,孩子情绪低落,同时惧怕到学校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像本文中所说的当众裸站是近年来教育暴力中罕见的,而导致老师荒唐做法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是老师爱学生心切吗?还是老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呢?其实,每一次体罚学生行为,都是一次加强师德教育的警钟;每一次体罚学生的行为,又都是探索如何化解教师压力的鞭策。我们实在不忍心再看到体罚学生的新闻,我们更不忍心看到师德时常被“刺痛”。因为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全,离不开学校的细心教育,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教育的职责。

二、正确地进行惩戒教育

1.提高教师的职业师德水平

中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需要一些批评教育。为了保证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教育部在2009年8月22日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赋予班主任采取适当方式批评学生的权利。但是在给班主任放权的同时,需要谨防放权可能带来的隐性教育暴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要恪守职业道德,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不能随意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材料中这个老师采取如此极端的方法体罚学生,已失去了作为一位教师该拥有的起码的师德。各地各学校应从该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师德教育;各位教师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

2.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考核机制

教师的错误行为,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蒙上无法抹去的阴影。而这是否与当前很多学校考核教师的标准出现偏差有关呢?在很多地方学校,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考察教师水平能力的唯一指标。从“小学生被裸体罚站”,让我们不由想到江苏省教育厅不久前刚出台的新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在新的政策下,教师的绩效与师德紧紧挂钩,这也就能够直接减少或避免教师体罚学生情况的出现,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将有可能成为教学主流。但愿江苏省教育厅的这种大胆尝试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宝贵的经验,愿“小学生被裸体罚站”这样的事情今后不再发生。

3.推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提高教育艺术

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超越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教育者用合理的方法,当然也包括运用适当的惩戒手段来教育学生。但是惩戒制度必须科学、具体,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应具有哪些惩戒权,学生犯什么样的错误应该受到什么程度的惩戒,从而建立起以赏识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的教育方式。掌握好分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让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惩戒的过程中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作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著名教师魏书生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让迟到的同学唱一首歌不也是一种惩戒吗?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要坚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原则,学生违反了纪律要受到惩罚,但他们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尊重。毕竟,惩罚学生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也是对学生爱的表现。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戒尺体罚惩戒
童年的“铁戒尺”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也谈“教育惩戒权”
戒尺进课堂 戒尺进心中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戒尺热销”说明惩戒教育也重要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没有“戒尺”,难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