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009-06-13蒙家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规则

蒙家福

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保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其他各项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于德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少学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智轻德”、“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却常常忽视对人的品质培养,忘记了“以德为主”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个人成才同祖国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思想品德课优势进行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容易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追根溯源,还在于他们文化水平低下。所以,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把课本中的知识细化后融入其中,适时引导,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思想觉悟。在此过程中,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学无用,于是脑袋一偏,昏昏欲睡;而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忽视或轻视了知识的教学,满口的大道理,学生却听之无味。究其原因,前者没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学生的思想觉悟没有得到提高,导致他们反感,进而厌恶学习;后者就像建造高楼大厦,还没有夯实基础,就开始构建空中楼阁,使学生感觉虚无缥缈。那就难怪教师讲得唾沫飞溅,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了。他们教学的效果怎样,是可想而知的。我认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好不好,理解深刻与否,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认同程度和付诸实践的强烈程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三个层次;识记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识记都不达标,还谈什么理解和运用呢?所以,应把二者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够既学到知识又可以升华自己的思想。

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德育教育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对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都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理所当然地希望了解这些现实问题,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引导作用,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

事实证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不断挖掘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是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恰当的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在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德育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德育效果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上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具体做法有:

(1)开展阅读书刊、办好板报、组织兴趣小组或各种竞赛等活动

活动内容要与思想品德课内容紧密结合,特别要与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相关,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写出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相互交流。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如本人在教学中就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捐款赈灾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通过举办“人生的价值在哪里”的辩论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冲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2)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个体有了一定程度的内化效果,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的成熟,从而自觉抵制目前社会上各种消极逆向的思想文化对他们的侵蚀。如上八年级法律课时,可以组建少年法庭、听取讲座、采取警校共建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上“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可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新旧中国的不同情况,了解改革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颖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注重发挥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笔者在执教《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了放风筝这一教学资源,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放风筝才能放得高?学生各抒己见。接着我提出问题:假如风筝离开了线会怎么样?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然后小组讨论:假如自由没有了规则会怎么样?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各小组分别从课堂规则到体育比赛,从社会生活到国家治理等角度分析了规则的重要性,阐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自由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的道理,增强了规则意识。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在同伴互助学习中的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懂规则、守规则,要以遵纪守法为荣。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知识教学,也是德育教育,偏重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它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从传授知识出发,落脚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深入、细致、具体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