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重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09-06-13张欣悦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职学校

张欣悦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德育课缺乏吸引力的现状,提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要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放在首位的观点。从中职生学习状态、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德育课是快乐的等角度分析中职德育课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与实际价值,指出开发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非智力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难度大,尤其是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德育教育难度更大,已经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职生虽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且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客观认识的影响,学生在校大多行为懒散、思想消极、得过且过。当然,中职生入学成绩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共同的借口,其实中职生与高中生的智力因素差距并不大,甚至没有什么差距。有的只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不同,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日前,教育部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新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指出,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1]但是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这对德育课在中职校的地位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德育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相互协调合作,需要学校各方面各学科协作,德育课被弱化,不仅仅影响到德育课教学,更影响到中职学校管理乃至其他学科教育。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其设想是非常好的,其方向也是明确的,但是,没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面的支持,收效将非常有限,就如同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再美丽的景观也形同虚设一样。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课作为一门智育和德育高度统一的课程,在中职学校不仅不能被边缘化,更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为专业课教学和其他基础学科提供非智力支持,为学校常规管理提供非智力保障。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德育课强调非智力因素

中职生入学成绩低,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初中阶段往往被漠视被忽视。他们被动地进入中职校以后,大多延续了以往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加之又少了明确的升学动力目标的束缚,思想上存在较多的消极因素,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重。从事过中学教育的工作者可能无法接受中职学校的课堂状况,更无法满意中职生的卷面成绩。

关于中职生在校学习的动机,笔者曾经多次做过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存在“父母要我上学”与“年龄小,等待就业”思想的所占比重超过七成。可见,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多么大的偏颇,以及由学习动机所引起的学习兴趣有多么的低,动机与兴趣出现问题,意志品质就无从谈起。中职校教育教学的难度已经不是智力层面的问题了,而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发挥着巨大的消极作用。中职生学习状态的低迷是教育难度加大的真正根源,德育是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育渗透各学科,德育课更应强调非智力因素,为中职教育管理和其他学科教育提供非智力支持。必须发挥德育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开发中职生的非智力因素。

2.德育素质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中职教育不同于中学升学教育,中职教育直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投身到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去。中职生有没有竞争力,企业主要看重的是其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遵纪守法,能不能按工作规章制度做事。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中职学校要注重学生责任心、合作态度和反思中学习能力等的培养,企业强调对学生如何“做人”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要远远重于技能培养。因为学生的实践经验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企业的老职工丰富,更何况企业对中职生的技能诉求并不高,企业大多认为中职生的操作技能是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短期实现的,而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的培养难度却要大得多。德育素质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中职生低迷的状态,是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的,是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的,因此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而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中职德育课应是快乐的、有趣味的

1.造成学生不喜欢不快乐的原因

中职德育课并不是枯燥的,中职德育课本身是有趣味性的。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而言,都是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但是,中职生却并不怎么喜欢德育课,并不怎么感到快乐,这不仅与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有关,也与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习惯有关。中职德育课教材内容的概念比较多,典型案例也比较多,案例是有吸引力的,但更多的老师习惯于强调概念的识记,习惯于课堂的灌输,照本宣科当然枯燥乏味。这种强灌的说教方式,实际上是缺乏敬业精神,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没有把心思用在教学上,没有把心思用在研究学生上,没有把心思用在反思上。

2.中职德育课可采用的形式具有趣味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指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2]新教学大纲明显突出教学方法要遵循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满堂灌的现象,对学生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的。中职德育课完全可以从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典型的案例,鲜活通俗的语言,来增强中职德育课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为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可能,如果我们的从教者能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大胆引进舞台艺术技巧,勇于采用角色扮演、小品教育、情境模拟等形式,来丰富德育课教学,引导中职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愉快”,那么中职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完全可以开发的,把学生吸引到学校,吸引到课堂,中职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参考文献:

[1]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育部.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职学校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