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2009-06-13冒慧晶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导学探究性学案

冒慧晶

一、背景

1.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潜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

3.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通过用信息技术“做”科学,学生进行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综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带领学生走入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或者课题直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展示学案,提出学习目标

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索之前,利用学案展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探究过程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3.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

生物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一般会涉及多个知识点,通常采取分段进行的教学方式。学生结合学案的导学提纲,首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学生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然后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准备。

4.教师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协助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最重要,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点拨,点拨要适时到位,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到目标。

5.师生共同进行解决、评价、拓展

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在本环节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在同组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分析和演练。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学生全体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环境中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设可以运用所学方法的有关情景,引导学生向有关方面拓展延伸,从而迁移并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本模式的主要特点

1.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界面,为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利用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可以把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现实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更新、建构、创造新知识。

4.利用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个要求相适应的好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5.学案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利用网络来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导学探究性学案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