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主要矛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09-06-13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双赢应对措施

雷 杰

【摘 要】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该时期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该时期的历史走向。人类总是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影响历史走向,人类的努力会影响人类的未来。教学中抓住这一规律,可以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主要矛盾 历史走向 应对措施 人类未来 双赢

一、主要矛盾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模式:主要矛盾—历史走向—应对措施—中国或人类未来。

2.例证:

A.中国史

a.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主要矛盾是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历史走向是人类改造自然、自然征服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条道路。应对措施是原始人群依靠集体活动、用火、制造石器和弓箭、采集狩猎生存。母系氏族公社母亲地位较高的原因是采集比狩猎更利于人类生存,采集的种子培植出水稻和粟,狩猎变为牧养,六畜出现;父系氏族公社以父亲为中心的原因是种养业需要更多体力,父亲养家糊口,提供食物,男耕女织分工出现,女子操持家务和生育。中国未来是在人类改造自然中得到生存发展。

b.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历史走向是奴隶主阶级战胜奴隶阶级或是奴隶阶级推翻奴隶主阶级或是二者和平共处。奴隶主集团的应对措施是采用井田制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采用分封制、宗法制、世袭制、家长制来稳固自己的政治利益,这时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是主要的;但是人性的贪婪造成奴隶主间争夺土地人口的争霸战争,这时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趋于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中国未来走向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1840年):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历史走向是地主阶级战胜农民阶级或是农民阶级战胜地主阶级或是二者和平共处。地主阶级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对措施表现在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皇帝制,地方强化各级行政官员对农民的管理;经济上维护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以便于管理;文化上把儒家的“尊尊”“亲亲”思想发挥到极极,以削弱农民的反抗意识;外交由政府统管,限制民间外交,害怕中外反动力量勾结反抗政府,后来发展为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恩威并施,力求统一;军事上特别加强皇帝对军队的管理,加强对农民起义的镇压;地理上宣扬“华夷”之分,神化中国皇帝;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地主阶级内部存在争权夺利的斗争,有时甚至危及皇帝性命,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又要联合农民阶级来制止内乱,所以,也适当给予农民好处,如“小农土地所有制”,最终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演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于近代列强六次侵略中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进程,中国未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历史走向是中国成为西方的殖民地或是民族独立或是二者和平共处。应对措施是地主阶级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谋求“和平”,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进行了洋务运动,进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当一切无果后,地主阶级发生分化,或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或民族意识增强;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但由于内乱和排外导致民族矛盾继续;资产阶级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由于其不愿发动群众而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1927年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联合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1927—1936年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联合农民阶级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未来是中华民族独立。

e.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主要矛盾是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历史走向是中国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农民阶级政权、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权或是联合政权。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社会主义宪法,打击敌对势力和净化领导队伍;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工业化、三大改造,最终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铲除独裁势力执政的基础。中国未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f.社会主义社会(1956—?):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历史走向是社会主义发展或者是回到历史的老路去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解决民生。应对措施是1956—1966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在重工业和集体化方面取得成就,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陷于无产阶级与有产阶级革命的内乱局面,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民生问题严峻;1976年以后,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和谐理论逐步指导实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改制,对外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科学发展观,完善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行一国两制,依法治国,实行无敌国外交,实行军队现代化改革,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和谐社会。中国未来走向独立、富强、民主、和谐。

B.世界史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4—18世纪):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和亚非拉的矛盾。历史走向是资本主义要发展、封建主义要专制、亚非拉要独立。资本主义的应对措施是经济上发展工场手工业,先占领国内市场和劳动力,对外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以取得资本、市场、资源;政治上在英法美拉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谋求资本主义发展的优越环境;文化上进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发展科技,逐步树立资本主义主流意识。人类未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b.工业革命时期(18—20世纪):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亚非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间的矛盾。历史走向是资本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要夺权、亚非拉要独立。资本主义的应对措施是经济上进行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用商品、资本、科技控制世界;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对国内社会主义势力由镇压到拉拢,对国际社会主义势力干涉、利用、演变;外交上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世界体系,把亚非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每次大战结束都采用和平协议来防止战争重演,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形成多极化同盟;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上善于夸大人类的欲望,重视科技和教育,重视享乐,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较量中资本主义优势明显。人类未来资本主义仍然占主流。

c.21世纪: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历史走向是人类毁灭或发展。应对措施是经济上全球一体化,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势互补;政治上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联合国作用加强;文化的多元化,求同存异,科技进步;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制约了世界大战的发生。人类未来可以应对自然界的挑战,走向发展。

二、主要矛盾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和实践,把教师从“教书匠”变为“教育者”,符合课改精神。

2.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基本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历史思维,提升个人素质,把学生从“书呆子”变为“思想者”,符合课改精神。

3.学校可以在硬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上好历史课,实现资金节约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双赢目标。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双赢应对措施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正确处理关键与次要间关系是确保航天装备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老少同住 双赢选择
谋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