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怎样的故事来开展历史教学

2009-06-13卢春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情感思维

卢春建

自2009年始,《历史教学》编辑部征集“以故事(细节)、材料和问题为思路的教学设计”,并陆续刊登了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解读文章。该设计通过故事和材料,丰富历史事实,丰满历史人物,让学生“神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也更有实效。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面对纷繁的历史故事感到难以取舍。那么在此模式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故事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认为故事的选择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性,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这种态度和倾向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研究、创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故事、材料和问题为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材料)创设特定的情境,搭建问题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而怎样的故事才能使学生感兴趣?笔者认为:

一是故事要有生动的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生情、以情动情的境界。如张元先生引导学生“神入”唐太宗的一则小故事:“……虬髯客见了李渊和李建成,心里很高兴,认为不是自己的对手,但一见到世民,脸色大变,知道天下没有了。”该故事寥寥数语,却通过“虬髯客”瞬间的表情和心理变化将李世民的形象、气质烘托出来,并引发学生的想象和疑问: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是故事要有鲜为人知的细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未知的又感兴趣的事物。如果我们选择的故事是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件(人物)中挖掘学生不熟悉的细节。通过细节的描述,一方面着眼于让学生理解史实发生的具体场面和情势,另一方面则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获得具体的情感体验。如赵士详老师在《评说“秦始皇”的教学设计》中为刻画秦始皇选用了这样一个细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一次临幸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坐车和随从众多,很不高兴,太监把这事告诉丞相,丞相便减少车和卫队,秦始皇很生气,说:‘一定是当时在场的人泄漏了我的话。审问结果,没有人肯认罪,于是他下令杀了当时在场的所有随从。”通过该故事的讲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秦始皇多疑和残忍的性格特点,更通过秦始皇草菅人命的细节,让学生理解专制统治下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征。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历史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证据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故事必须符合历史事实,要杜绝脱离现实的虚构故事,因为“离开了真实,史学就没有价值,就不成为科学”。

而从历史学的本质属性看,客观真实的历史无法重现,历史的完整真相也无法复原,我们面对的不可能是客观真实,而只是反映、揭示历史发展的各种载体。那么,何谓“真实”?笔者认为:

首先,选用的故事要以规范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特征,不能没有根据地随意创造。如张元先生讲隋唐史时,把隋炀帝刻画为“浪子的形象”——风流倜傥,骄横自负。他做这些描述是有史实依据的,为佐证其观点,他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几段史料:“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帝自负才,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天子矣。”“帝临朝凝重,发言降诏,辞义可见。”

其次,是虚构的故事情景要符合史实。虽然“虚拟情景”和“人造材料”能否进入课堂还有争论,但笔者认为建立在史实情景基础上的故事还是可以运用的。因为无论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编制虚拟故事,还是挖掘文学作品中的虚拟故事的教学价值,都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新尝试、新探索。这不但有助于丰富历史课程资源的内涵外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如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个虚构人物,但这一人物是辛亥革命时期庞大的社会群体的真实写照,所以阿Q作为社会最底层且没有觉悟的农民形象在当时有广泛的代表性。可见文学作品也有显著的史料价值,从历史意义上看,虽然不具有真实性,但它却揭示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态度和情感,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我们在采用虚拟故事时要特别慎重,因为历史虚拟情景是“以史实基础特征为架构的再现,并非可以脱离基本史实进行虚构”。

怎样才能做到我们选择的故事真实?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甄别能力。教师要加强史学修养,多阅读,多积累,多查证,牢牢树立历史实证意识,尽量避免从“野史”“趣闻”“传奇”及经过艺术加工的影视片中去寻找、选择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历史教学的本质特征,否则就要成“戏说”历史了。

三、针对性原则

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我们选择故事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故事为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刻化,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神入”特殊的历史人物、特定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选择故事时除了要考虑其趣味性和真实性,更要注重其针对性。

第一,要针对“思维过程”。历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思,教学中所选的史料(故事)要暗藏‘思考的玄机,也就是‘想象的目的,……要有思维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与思维能力至为重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孔子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选择的故事要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找准学生思维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创立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维,且达到思维的深刻性。如管靖、刘文、罗金永等老师在初中八年级(下)第9课《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时设计了这样两则故事:一则是“沈阳有个冶炼厂和机械厂,两个厂之间只有一墙之隔,冶炼厂生产铜,机械厂生产电缆需要铜,但是冶炼厂属于冶金部,机械厂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期都是冶炼厂生产的铜被调往外地,而机械厂则由一机部负责从外地买进铜。由于工厂都是按指令完成生产计划,并不考虑成本,一墙之隔的两个企业从未想过相互交易。”另一则是“海尔电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工人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十点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笔者认为这两个故事选择得很好,它们首先找准了学生思维的切入点: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而且国有企业在建国初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为什么还要改?改什么?其次,选择的故事要有典型意义并有启发性,很容易引导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管得太死,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影响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再次,尤其重要的是,为下面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铺垫,从而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第二,要针对“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积极情感对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特卡金认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深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淡。他主张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巧,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又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它是要求学生内心体验的过程,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确定性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情感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和借助于受教育者的主观体验。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明确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并考虑选择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去体验、领悟和反思。那么,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情感呢?笔者认为有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这些目标选择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李时珍埋头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逆境下创作《红楼梦》等故事可激励学生的意志品质,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故事可启迪学生塑造公而忘私的精神。所以,我们在以故事为思路引领学生思维的同时,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故事去启迪学生。如冯荣国、陈康衡两位老师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中,为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兴办实业的原因时所讲述的“张骞弃官从商”的故事就选择得很好:一方面,通过这个典型事例,使学生理解张骞等人转变的普遍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此故事有效地启迪了学生:什么是爱国主义?特定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有何特殊的表现?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故事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体验历史,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不同的故事则会有不同的功效。选择怎样的故事不仅是教学技巧的反映,更是教学智慧和历史修养的体现。在探索中,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更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德民.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5).

[2]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何成刚,陈伟壁,沈为慧.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5).

[4]朱汉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赵士祥.“神入”历史人物的教学艺术[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2).

[6]陈志刚.再谈对“过程”目标化的理解[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7).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历史
情感移植
历史上的6月